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公司高管人员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高额报酬,给股东造成"剩余损失"。对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而言,上市公司同样面临着高管报酬激励的代理冲突问题。董事会是公司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其存在可以影响上市公司的高管报酬。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对高管报酬与董事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为此,以2004年—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分析董事会结构对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本文对公司所有权、管理控制权与高管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公司所有权性质、前三大股东所有权集中度与高管报酬显著负相关,外资股、两职合一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内部董事比例对高管报酬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回顾已有的企业规模的研究,大多属以点概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是从整体角度入手。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宏观层面入手,观察并研究了工业企业纵向规模、横向规模及企业整体规模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意于找出企业纵向规模、横向规模变化分别对企业规模的影响,并通过截取2003-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经济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这期间全国范围内单位企业的生产函数符合规模报酬的递增条件,同时企业的纵向规模变化与横向规模变化共同影响着企业规模发展,其关系分别为企业横向规模变化与企业规模变化正相关,企业纵向规模变化与企业规模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管人员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沪市公布的2003年度年报的679家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220家数据齐全的公司作为样本。对其高管人员的报酬进行分行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不存在相关性和“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省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影响高管报酬的股权结构因素进行考察,探求股权结构因素对高管报酬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发现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高管报酬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比例与高管报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也严重影响高管报酬。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3年-2005年在深交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报酬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有效激励上市公司发展的薪酬机制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中零股利政策的公司为样本,考察零股利①状态下高管薪酬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价值对高管薪酬有显著的负影响,公司当期业绩对高管薪酬有正影响但不显著,与激励理论并不相符;同时,零股利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的规模和持续零股利的时间没有显著性相关,与管理费用的增加水平呈同向变动但统计上没有显著性意义,而与现金持有水平高度显著性相关。研究表明:零股利公司高管与公司价值之间没有达到双赢,存在高管为了最大化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价值的可能;零股利政策下的现金流并非完全是为了进行有ft.1项目的再投资;零股利公司的高管薪酬政策,对高管来说安全性太高,而风险激励不足,存在激励不相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修正Jones模型对税率降低样本组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推迟确认收益以获得节税的好处,相反,却普遍存在虚增利润、粉饰业绩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6年深、沪两市的23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对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董事会监督的调节作用会强化二者正相关关系,但大股东控制的调节作用会扭曲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报酬决定中存在"赎买效应"和"任职激励效应",加强对大股东控制的监管,推进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规模报酬与规模边界:一个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关于企业规模报酬与规模边界的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归为五大类,第一类是规模限制与报酬递减理论,第二类是生产方式复制与报酬不变理论,第三类是垄断优势与报酬递增理论,第四类是分工、交易与“规模不相关”理论,第五类是经济计算与最高边界理论。本文对这五类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论,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且检验了董事会规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董责险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董责险作为上市公司的治理工具确实能够有助于企业创新;而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则会抑制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的激励,说明较大董事会规模的上市公司,由于存在集体决策困境,对上市公司的创新决策有着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上市公司异质性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董责险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CEO与董事长两权分离的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比两职合一的公司对创新的激励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对于上市企业投保董责险以及选择创新激励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非常数规模报酬的超越对数联合成本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科技资本、教育水平和市场化率三个代表技术进步的指标变量,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和统计指数技术方法,分离出规模报酬因素和纯技术进步因素,建立了产出数量指数与投入数量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标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我国20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实证证明了行业发展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效应,并且在所选的技术进步三因素中,教育指标是主导因素,市场化率指标的影响较小,而科技资本指标对成本的节约是有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关系双方对等权利义务的主观假设或约定.由于高管团队成员在企业成长中处于关键性的决策者位置,他们与公司间心理契约关系的动态变化将影响到企业规模扩张的质量.文章以212家不同相对规模的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均与组织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对规模类型对高管团队交易型心理契约有显著影响,但对高管团队关系型心理契约没有显著影响;相对规模类型对高管团队心理契约与组织绩效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从企业规模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使用银行负债融资的情况。通过比率与水平层面的Tobit回归,认为企业上市年数、主营业务收入与企业使用银行债务负相关;有形资产、净利润率和总负债与企业使用银行债务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上市银行2007、2008年年报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成本收入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资产净收益率等指标计算各银行经营绩效得分,进而用回归分析检验上市银行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深沪两市108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人数、领导结构、企业业绩、融资结构、资产规模、控股股东终极所有者的类型、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都是影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重要因素,但管理层持股比例不能显著地解释高管人员的变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3—200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规模与成长的关系不符合Gibrat法则,即规模并不是独立于成长的变量;(2)总体上,规模对于企业成长有正面影响,规模越大的企业成长率越高;(3)年龄对于企业成长有负面影响,年龄越大的企业其成长率越低。本文基于各细分行业的研究样本进一步发现,规模和年龄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在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