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实现农村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进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外向型经济为龙头的多产业综合发展”的经济结构,这一时期武进经济有如下特点:一是区域经济逐步走出高产值、低效益的产值攀比误区,逐步走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综合经济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并举的健康发展道路.二是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结构逐渐被冲破,城乡边缘逐渐模糊,出现了城中有乡、乡中建城、城乡交融的新格局.三是农村非农化趋势明显加快,农业经济比重继续下降,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转入非农产业,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高,一批外地劳动力被吸引到乡镇企业就业.  相似文献   

2.
目前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预计1999年我省农业增加值占GDP的18.1%,农村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为20.1:64.3:15.6,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为34.9%。我省农业所占份额仍然偏高,农村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还欠发达,农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现在农产品数量不少,但是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者持续低工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经历了工业化的起飞阶段,经济持续高增长了30年,但近十几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93年的55.6%下降到2007年的39.74%.压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资本优先积累,长期维持劳动力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式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几乎完全开放的农产品贸易将农产品价格压制在较低水平,以及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不足,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幅度.长期的劳动力低成本使得低素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发展,抑制了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降低了对知识型和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阻碍了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步伐,也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形成全社会低工资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蔡昉 《经济学动态》2005,(1):5-39,112
一、引言 一个典型的经济高速增长,总是伴随着产出和投入要素在各产业间的转移,换句话说,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总产出的产业或部门分布不尽相同,并且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导致劳动力在部门配置格局发生变化。基本变化规律是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降低,工业劳动力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则显著上升。库兹涅茨(1989,第434页)认为,  相似文献   

5.
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当前和"九五"时期要着力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突出矛盾能否在更大程度上得以缓解,是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90年代我省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1994年全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5:45.8:29.7,与199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9.1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8.3个百分点。各产业内部结构也显著改善。农村经济单一的农业结构已被打破。1993年农村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41.8:41.0:17.2,与199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18.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2.9和5.2个百分点。在农业总产值的构成中,1994年与  相似文献   

6.
农村形成工业化基础上的产业化发展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讲: 1.农村工业化发展形成产业化的指导方针。在企业规模上,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总的来说就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中小企业。因为:(1)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的供给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缓解劳动力过剩有重大的作用。据测算,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进  相似文献   

7.
<正> 一、阵痛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经济发展史昭示人们,当一个国家(地区)正处于经济起步阶段的时候,由于资本相对不足而劳动力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战略一般地都是选择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心。作为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在各  相似文献   

8.
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促进新兴支柱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经济理论、国际经验和我国多年的实践都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强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现方式,结构的调整升级产生一批高增长性的支柱行业,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较快增长。2、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用产值结构衡量,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15%左右,达到了完成工业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1、韩国产业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 韩国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政府基于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韩国抓住美、日等发达国家6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时机,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使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经济中主要有如下一些结构性矛盾: 一是三次产业之间的矛盾。产出结构中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近一半的劳动力停留在农业领域。 二是城乡之间的矛盾。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部分工业企业(特别是80年代以“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未能充分  相似文献   

11.
陈鸿 《现代经济信息》2013,(6):196-197,212
本文依据云南1978-2011年的三次产业统计数据,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三次产业不管是总量还是结构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进程迟缓、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产值能力过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下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堪称辉煌的一页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九九一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一九九八年已达到655.18亿元,增长28.6倍,年均递增61.46%。一九八八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8.1%,一九九八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39.64%,占新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达到35.44%。高新技术产品利税由2.4亿元增加到61.25亿元,增长25.5倍,年均增长58.9%,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高新  相似文献   

13.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及生产率分析许保利一我们整理10个国家1975-1982年劳动力的变化情况(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分布情况。在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其中美国的比重最高.达65%以上,意大利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黄琼 《经济论坛》2006,(19):10-11
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1.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明显存在供需矛盾并存的“两头反常”现象。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均逐年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头反常”现象。一方面,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企业用工遇到“招工难”。调查中,80%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支付民工的工资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特定情况下,被压…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知识性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大力发展玩具、鞋帽、服装、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获取比较利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供求规律的作用下,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困难重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困境困境一: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出口总额的边际贡献率下降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主要来源,也是出口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下降,直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出口总额的边…  相似文献   

16.
对"第二代农民工"进行市民化教育转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峰 《经济论坛》2007,(21):118-120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一个成熟的现代经济,不可能是一个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很高比例、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构成中占很高比例、农民在人口结构中占很高比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孙剑 《当代经济》2009,(20):82-84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不足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矛盾.数据检验表明,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产品供给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下,必要的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张澜 《当代经济》2003,(12):44-44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历史背景 ——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背景。近年来,由于工 业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全 球工业经济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劳动和资金密集 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 加工工业转移尤为明显,这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性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物质、能源、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场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中心的社会经济信息化浪潮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世界性社会经济信息化,有两个重要特征:1.信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日益增大。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0%,新兴工业国家为25~40%。1990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硬件产值约8600亿美元,软件市场规模约1200亿美元,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约180亿美元、预计到20…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高低和人均畜产品的占有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生活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畜牧业是社会文明基础。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没有畜牧业这个物质基础,就没有社会文明。畜牧业是实现社会文明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量的比重已超过了50%,有的高达80%,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达不到30%,我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只有35%。全球人均年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