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用缺失及其授信困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所在.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信用--引致型金融创新,能够较好地降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突破抵押担保的硬性约束,并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困境.  相似文献   

2.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普遍,信用状况参差不齐,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信用风险的爆发具有连锁性和突发性,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识别和控制意识与能力不足,可以说,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李瑞红 《金融博览》2013,(13):54-55
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普遍,信用状况参差不齐,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信用风险的爆发具有连锁性和突发性,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识别和控制意识与能力不足,可以说,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银行与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不利局面,人民银行双峰县支行严格按照总行要求,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并实现了辖区内联网运行.该系统为每一个银行客户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档案,使联网运行的金融机构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客户的资信情况,为商业银行强化信贷管理,优化信贷投向,监控信贷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客观上,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造成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银行事前很难掌握和监控关联交易的具体信息。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企业集团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难以界定,缺乏把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而金融科技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衡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2011—2019年我国4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指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质量,显著降低信贷风险;贷款集中度和贷款增长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处理与客户管理效率,控制贷款集中度及贷款过快增长,从而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解作用大于区域性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逐渐变得激烈,也逐渐加剧了信贷风险,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对比贷款者和借款者,借款者的借款信誉和担保信誉度方面的风险和收益等具有更强的熟悉度,为了避免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信贷风险,本文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影响,提出加强信贷风险的措施,希望可以对于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未能与时俱进、信息不对称以及政策风险等问题.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完善银行内部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9.
信贷审查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中扮演着揭示信贷风险的重任,是信贷资金出口的关键环节,由于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制度安排,审查人员难以与客户面对面、参与客户部门实地调查了解,导致相关信息不对称,审查环节只能就材料审材料,因此,在审查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误导审议、审批决策及形成信贷风险。本文结合自...  相似文献   

10.
信贷配给是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理性选择,但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征信可有效矫正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征信信息共享则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现实中,社会融资日益多样化、个人信息不断多元化、对外开放常态化、信用信息共享潮流化等,均要求加快实现全社会征信信息共享,以更好地满足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可从明确征信信息的共享范围、完善征信信息征集手段、深化各类征信机构合作等角度,加快实现征信信息共享,从而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资金供需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楷  韩其成 《金融论坛》2003,8(9):9-13,50
民营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深入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金融抑制入手,根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风险形成机理,构建了一个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分析框架,进而发现信贷市场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民营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为规避这种信贷风险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造成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与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供给的非对称,即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存在着刚性缺口。作者认为,为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和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对称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复杂、银企信息不对称、财务数据不易核实、连环担保较为普遍以及同业无序竞争带来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等问题,其信贷风险常常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发连锁反应,破坏性强,不仅会威胁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稳健运行。本文从分析集团客户非正常获取信贷资金的路径入手,剖析了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银行信贷业务操作实际,就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提出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信贷风险过度集中是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不对称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业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信用风险金融市场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产生的症结所在。信用交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银行为客户提供着保证并规避风险,做为投资者暴露于不确定的信用风险中。由于表外业务涉及的客户和交易的金融属性较强,这个过程中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对投资者的利益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现行的金融生态环境尚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商业银行尤其应关注来自客户个人或企业的诸多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界定集团关联企业的研究范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集团关联企业的特征及信贷风险,深入分析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的辩证关系,分析集团关联企业信贷风险形成原因,进一步从内部风险管理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的不足.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对集团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法律建设、体制、机制、方...  相似文献   

16.
信贷业务中,贷款人不得不面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弱化信息不对称是规避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惠东农村信用社“信用村”建设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苏奎武 《征信》2011,(1):49-53
企业集团具有股权关系多层次、产业分布多元化、信息透明度不高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控制风险敞口的难度较大.商业银行如何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集团评级服务,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以实施信用敞口的事前控制.集团评级的关键是,突出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的评级理念,研究风险在集团内部的传导机制,关注集团财务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虽然商业银行采取了贷款定价、客户战略、审贷分离、法人授权、责权结合、信用保险、风险分类、风险监测等诸多措施,仍无法杜绝不良贷款的产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商业银行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不力.后续措施再严密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9.
<正>2012自主查询版企业信用报告于2013年5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新版信用报告增加了关联企业的信息展示,为商业银行加强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一致肯定。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新版企业信用报告关联企业信息。一、典型案例回放2013年12月,某企业就其2012版企业信用报告关联企业的信息问题向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提出异议申请,否认与其信用报告中  相似文献   

20.
鲍星  李巍  李泉 《金融论坛》2022,27(1):9-18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指数,利用2013-2018年中国银行业的数据,研究金融科技运用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改善银企信贷层面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于信贷结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银行,金融科技运用的技术红利更高,能够有效缓解其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