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2月31日,仪征化纤基地第一条聚酯生产线胜利建成投产,仪化人开始了新的征程。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而今一座雄伟的化纤城崛起在扬子江畔,年实际生产聚酯能力达55万吨,约占全国聚酯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跻身于世界五大聚酯生产商行列。 令人瞩目的是从1984年底投产至1994年底止,仪化已累计生产各类化纤产品35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6.8%;同期实现销售收入276  相似文献   

2.
浙江远东年产20万吨的聚酯直接纺装置于9月18日投产。江阴澄兴磷化工年产18万吨聚酯瓶片装置计划近期投产。浙江天元18万吨聚酯直纺装置已经安装完毕,年底前投产应该没有大的问题。苏州杜邦十月底移交台湾远纺,其聚酯装置将被停车改为瓶片装置。浙江荣盛二条大聚酯共30万吨聚酯产能将于10月投产。江苏鹰翔二期20万吨大聚酯装置将于10月投产。浙江赐富化纤集团一条大聚酯装置11月份投产。江南化纤15万吨大聚酯生产线年底前有望投产。无锡神羊18万吨聚酯生产线年底前将投产。杭州翔盛一头二尾30万吨大聚酯生产线和另一尾15万吨投产时间推迟到…  相似文献   

3.
仪征化纤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特大型化纤骨干企业。从1978年筹建至今,累计完成投资65亿多元,形成80万吨聚酯、35万吨涤纶纤维、25万吨PTA综合生产能力,公司总资产达143亿元,净资产达84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在世界专业聚酯生产供应商中排名第四。从1984年底开车到1995年底,仪征化纤累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化纤总产量达825.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8.42%。涤纶产量为632.53万吨,增长22.46%,其中涤纶长丝为390.75万吨,增长22.45%,涤纶短纤为241.78万吨,增长22.48%。2001年化纤总产量增长128.83万吨,其中涤纶产量增加了116.03万吨,创我国化纤发展历史新高。同时2001年我国还继续进口涤纶短纤52.4万吨,涤纶长丝28.85万吨,虽然比2000年略有下降,进口涤纶达80多万吨,数量还是十分巨大的。扣除2001年我国出口少量涤纶外,我国2001年涤纶纤维产量超过710万吨。 聚酯切片国内产量将近700万吨,进口聚酯切片为12.33万吨。聚酯生产装置的能力将近800万吨。从聚酯的生产能力及产量看,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聚酯企业的竞争力低,聚酯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企  相似文献   

5.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荣盛集团)是2006年在荣盛化纤集团基础上成立的一家投资控股企业,拥有控股子公司10余家,投资产业涉及石化、化纤、煤化工、房地产、热电、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并形成了投资多元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格局。经过近20年的潜心经营,荣盛集团主营的石化.化纤业务现拥有精对苯二甲酸(PTA)140万吨、聚酯60万吨、纺丝55万吨、  相似文献   

6.
且看台湾化纤厂商如何面对衰退的市场(下)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徐永亮四.华隆:巩固长丝王国宝座,投资重心转向海外华隆公司是台湾第三大化纤生产厂商,1995年聚酯生产能力为56.8万吨,产品为聚酯纤维45.5万吨,PET树脂11.3万吨。1994...  相似文献   

7.
孟杨 《中国纺织》2004,(5):10-10
提起国产纺机.有一个在N个场合被津津乐道地举了N次的例子是这样的:如果在十年前想投资一套年产6万吨化纤聚酯设备,则要完全依赖进口,手里没有10亿人民币免谈;而现在,6万吨已嫌太小,我们自己生产的年产20万吨化纤聚酯成套设备价格不到2亿.  相似文献   

8.
仪征化纤公司计划到2005年,将聚酯产能从目前的100万吨扩展到150万吨。仪征化纤最大的扩展工程是PTA的产能,第二条年产45万吨的PTA生产线将于明年年初投产,投产后仪化PTA产能将扩大到  相似文献   

9.
仪征化纤作为我国最大的化纤 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2001年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充分发挥大规模生产优势,进一步拓展主业,坚持不懈地调整资源结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结构调整使仪化2001年产销量创出历史新高。当年实现销售产品达111万吨,生产产品12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9.3%,涤纶纤维差别化率达34.7%,聚酯产品单位成本下降9.9%,取得了同业内的较好业绩。今年在我国加入WTO后,仪征化纤如何依靠和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聚酯主业,记者就此采访了仪化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傅兴堂。 傅兴堂董事长说,加入WTO…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努力,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生产化纤、聚酯产品的大型股份制上市公司。拥有生产能力68万吨/年,其中自主生产涤纶长丝15万吨/年、锦纶长丝1万吨/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化纤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化纤产量已由1 960年的1万吨,发展到2002年的991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5%,年均增长1 5%,使我国成为一个化纤大国,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化纤能力将发展到1 500万吨左右.在化纤产量的不断扩大中,化纤企业也由过去的以国有大中型化纤企业为主,发展到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民营、外资及合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新局面,特别是民营聚酯企业,在大力增加聚酯产能的同时,正抓紧兴建P T A装置,实现自我配套,外资企业也大都制出了较大规模的发展规划,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也未雨绸缪,实施进一步发展目标.这一切说明我国化纤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  相似文献   

12.
携手并肩攀高峰──我国首套4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建成投产侧记刘国庆,王树生这是难忘的时刻,这是值得庆贺的日子,1995年3月29日13时,我国首套40万吨/年催化裂解联合装置在安庆石化总厂建成投产。看吧!耸立在扬子江畔的这套荣获中国。美国和欧洲专利...  相似文献   

13.
生产投资     
由于预计全球PTA下游聚酯化纤产业未来5年的需求将稳定增长,各PTA生产商纷纷扩增产能,估计今年全球将新增PTA产能240万吨。 据报道,全球PTA下游聚酯化纤产业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预计至少在5%-6%之间,其中中国大陆的化纤产业年增长率将高达11%,将是全球化纤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 市场分析家估计,在今后3年内,全球PTA年产能将增加近500万吨。这将导致PTA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赵利 《中国石化》2001,(6):49-50
回顾前10年的化纤市场,表面看是各品种价格的此起彼伏,从1995年到1998年接连出现的暴涨和暴跌,使众多化纤企业亲身体验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国内化纤市场依然黯淡无光,天津、洛阳两家20万吨聚酯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国内年产量一直增长40万吨,国内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统计避提供的数字,去年1至11月,全国累计生产化学纤维630.71万吨,比上年增产16.50%。据海关统计,去年1至11月,全国累计进口化学纤维146.42万吨,比上年增加22.23万吨,增幅达17.90%。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进口量占到国内产量的30%。化纤市场国内大企业互相竞争的格局已经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2013,(2):97-97
获奖项目:年产40万吨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技术及系列新产品开发 完成单位: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6.
落户于江西省九江市城东港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的九江恒生大化纤——60万吨溶解浆、4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溶解浆生产单体工厂和全国重要的差别化纤维生产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回顾前10年的化纤市场,表面看是各品种价格的此起彼伏,从1995年到1998年接连出现的暴涨和暴跌,使众多化纤企业亲身体验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进人新世纪的2001年,国内化纤市场依然黯淡无光,天津、洛阳两家20万吨聚酯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国内年产量一下增长40万吨,国内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去年1至11月,全国累计生产化学纤维 630.71万吨,比上年增产16.50%。据海关统计,去年1至11月,全国累计进口化学纤维146.42万吨,比上年增加 2…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国内单线产能最大、年产3万吨差别化纤维柔性生产线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江苏德赛化纤有限公司新化纤项目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差别化聚酯短纤维项目进入投产阶段。按照德赛公司预期,新化纤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如果三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将使德赛化纤每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浩瀚长江,千回百转。扬子江北畔,西距六朝古都南京60公里、东去淮左名都扬州30公里——江苏仪征市胥浦镇,有过春秋名将伍子胥过江脱险、浣纱女跳水相救的动人传说,也是历代的古战场。上世纪70年代末,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一幅描绘化纤城的蓝图在这块沉寂多年的土地上铺开后,这里又一次沸腾起来——国家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决定在四大化纤基地的基础上,在仪征建设一个更大的化纤工程。上世纪80年代,仪征化纤公司成立。  相似文献   

20.
开平是全国著名的聚酯化纤生产基地,以生产涤纶长丝、锦纶长丝和聚酯切片的开平涤纶企业集团公司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在全国化纤行业中排有重要位置。领导开平涤纶的是30多岁的少帅罗伟,最近记者采访了他。记者:开平涤纶是国家520家重点国有企业,也是全中国化纤的排头,同时亦是开平的支柱企业和最大的利税缴纳大户,从企业提供的资料上看,1986年营业至今,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26.67亿元,为国家及地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这样吧?罗伟:是的,开平涤纶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逐步扩大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能与国内外同行抗衡的经济生产规模。其主要产品聚酯切片达40万吨/年、涤纶长丝达15万吨/年、锦纶长丝达1万吨/年、涤纶工业丝(布)达2万吨/年、化纤综合生产能力达58万吨,是我国化纤行业的排头兵,广东省化纤及聚酯生产支柱企业,现公司涤纶长丝和聚酯切片生产规模仅次于仪征化纤而位居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