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要因地制宜,以水利和种草养畜为重点,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围绕“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阿盟阿左旗自2010年底实施科技特派员入户工程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以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区、农牧民收入为主要目的,以推广新技术和农牧民培训、产业化服务为关键措施,实现入户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05,(10):42-42
今年以来,包头市的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这个中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百村扶贫工程”和“三个一扶贫工程”为重点,统筹规则,综合冶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但由于今年多年不遇的干旱,致使包头市后山地区的旱作田颗粒无收,贫困群众增收雎力加大,贫困工作面临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4.
2003年赤峰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巩固温饱成果实现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为目标,以“水”为中心,以产业化扶贫为主线,以科技扶贫为治本措施,集中人、财、物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水利种草养畜扶贫年”活动,认真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扶贫及世行项目;坚持把扶贫开发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等建设项目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的步伐,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做出新贡献。2003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是:解决10万未温饱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15万初步温饱贫困人口的稳定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社会扶贫工作始终围绕解决贫困农牧民温饱这一中心任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采取市、旗市、乡镇苏木、村嘎查及党员带贫困户五级联动的形式,强化社会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6.
谈谈增加农牧民收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王守陆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今后要以达小康统揽农村牧区经济工作。1995年我区农村牧区工作的总目标,一是确保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上述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农村稳定、社会稳定的基...  相似文献   

7.
连片贫困地区是我国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核心区域,产业扶贫是区域扶贫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产业扶贫的实施面临着产业培育难、贫困农户职业能力提升难和贫困农户收入增长难的困境。依据价值链理论,连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形成,要在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贫困区域持续脱贫的目标。因此,政府以扶贫为目的的公共品供给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然而,目前政府在贫困区域以扶贫为目标的公共品供给,没有与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绩效。广西恭城县红岩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需要遵循产业价值链演化规律,通过提供产业基础型公共品奠定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通过提供产业专用型公共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通过提供产业拓展型公共品培育贫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实现区域持续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8.
方玲 《致富之友》2003,(12):8-10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97—2002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602元增加到2086元,人均增加了484元,增长30%。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农牧民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消费进入到一个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府谷县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开展了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社会扶贫四大工程建设,使全县农民逐渐走上富裕路。重点村建设硕果丰近年来,府谷县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始终坚持综合治理、整村推进的原则,全面推广参与式扶贫,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到建设项目的确定、实施、管理和监督等环节,使群众满意、受益。“十五”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从实际出发,把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把农牧业产业化作为重要途径,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科教兴区、名牌推进、人才开发五大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畜牧业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进程,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地方财政和农牧民收入,为建设绿色畜牧业强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友》2003,(9):49-49
“转移发展”是因时因势顺势而变而展的唯物主义观点。阿拉善盟扶贫开发工作多年来认真贯彻“转移发展战略”,坚持以转移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把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温饱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以农牧民搬迁转移,集中扶贫为重点,采取开发式扶贫、生态移民等措施,有力的推动了扶贫攻坚进程。到2002年,全盟累计解决1.7万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搬迁转移牧民群众4100多户1.66万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我们必须抓住一个中心,实施二项工程,做好七项工作。(一)抓住一个中心即以“水”为中心,认真组织开展“水利和种  相似文献   

12.
达茂旗扶贫工作团石宝乡扶贫工作队的和发稀土集团公司,按照我市实施“百村扶贫开发工程”的总体要求,近日通过扶贫基金会为该乡对口帮扶的重点贫困村赛乌苏资助人民币伍万元发展养殖业。和发稀土集团董事长赵润狗表示,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扶贫工  相似文献   

13.
从农村人平收入看阿坝州农牧民的脱贫致富覃昌华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关系到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间题。农村改革以来,阿坝州农牧民收人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的看,近几年来增长较为缓慢,而且同全国全省相比差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1988年...  相似文献   

14.
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20世纪末中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两个核心目标之一,退耕还林工程与我国深度贫困发生地区高度重叠。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否提高农户收入和农村扶贫具有积极作用引起中国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文章利用6省区15市县72个乡镇216个行政村的952个样本农户1995-2016年的连续跟踪调研平衡面板数据和收入决定方程,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收入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收入增长和收入不平等路径,测度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扶贫的影响。经验性结果表明:(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促进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增长了10.80%,对样本农户非农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拉大了样本农户的收入不平等,2003-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保持在1.60%~2.80%之间。(3)在样本区域,退耕还林工程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果,1999-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减贫的贡献率维持在0.12%~1.67%之间。基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政府部门应调整退耕还林工程政策,需要进一步体现其在农户增收和农村扶贫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需谨慎调整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加大对经济林等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扶持,强化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帮助和引导。同时,需要关注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引发的农户收入差距拉大问题,通过适度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政策倾斜,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改善、农户收入增长、收入差距缩小和脱贫致富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6 853万人。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对比政策实施前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对于揭示精准扶贫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的山西省为对象,基于2010—2017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不同贫困程度县(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结果]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主要为:贫困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约为非贫困县的3倍,而其中国家级贫困县的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约为省级贫困县的2倍;共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对比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得到的精准扶贫政策效果,揭示出如果忽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时间的变化,则会高估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约1.5~4倍,再次证明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控制变量探讨政策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发现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人均农业产值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均土地状况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且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我盟的扶贫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努力促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村为主战场,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紧密围绕“水利种草养畜扶贫年”活动,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推进,标准化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经济》2011,(5):48-48
山西省今年将安排扶贫资金6.2亿元,启动实施新安排的15个农村扶贫片区项目,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杨贵亮 《致富之友》2003,(12):32-33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乌海市的扶贫工作立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如何开展好扶贫工作、切实消除贫困、推进仝市实现小康目标的进程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全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实施“千村扶贫丌发工程”、“扶贫丌发移民扩镇试点工程”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文章力求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方法]为了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该文就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5个因素1998~2013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消除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而后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模型通过了t检验,F检验,Dubin-Watson经验,拟合优度较高。[结果]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得出农牧民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第三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5.643 362%,第二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0.815 5%。回归结果与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及农牧民收入实际状况较为吻合。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状况,在该文最后对提高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致富之友》2003,(5):48-48
乌盟从1999年引进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以来,已经是整整四年了。在这四年中,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给乌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加大了扶贫资佥的投入力度。四年累计实施项目投资2.11亿元人民币,其中:农牧业1.6亿元,灌溉开发3170万元,基础设施1480万元,机构建设与培训等500多万元。二是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项目覆盖全盟五个旗县的39个乡镇苏木、333个村嘎查,达5万户、20万人口,使他们每户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有的高达50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