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 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 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我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2.
去年查办的几起农村支书经济案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这些支书都栽到了“包包账”上。有的村支书身兼会计、出纳之职。一人收取现金、保管现金、支付现金;有的村支书自己收钱,自己支用,自己签字。最后把条子交给会计入账,会计员、出纳员形同虚设。  这些村支书手里拥有的公款现金,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十几万元。怎么使用这些钱呢?有的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私吞利息;有的以高利贷放给村民,坐收渔利;有的用作个人办企业和做生意;有的让公款长期沉淀,待到无人过问时化公为私;有的对十分明显的不能默然装入私囊的款项,就想方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2004,(8):39-39
在外地,当一个重庆人被问到“你是哪里人”时,他说是重庆人,而问者可能会补上一句:“噢,四川人。”然后马上又补上一句:“对了,重庆已经不属于四川了。”  相似文献   

4.
生意谋略     
借势补缺有钱赚 做生意开店,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定位到何种类型的消费层次,这是每个开店做生意的人头痛而又难以判断准确的问题。有的人喜欢选择黄金地段开店,有的人喜欢冷门生意,有的人喜欢跟风,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其实,跟风是做生意的大忌,与其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另辟蹊径,寻找市场的空白点,补缺定项,借势经营,在看似没有市场的地方找到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地方,把勤劳致富也说成是“一切向钱看”的情况颇不少见。例如:有的地方见承包的人赚了钱,就想撕毀合同,或要承包人多交钱,或不让其继续承包。如果承包人不愿意,就说人家是“一切向钱看”;有的地方把先富起来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致富之友》2004,(10):44-44
如果你的资金不多,又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初做生意时就应选一些新鲜的项目。以下这些“新鲜蛋糕”,也许就能让你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7.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患眼疾的人过马路不方便,于是一个小孩天天来帮他。患眼疾的人想恢复后登门道谢,于是问小孩家住哪里。小孩说:“妈妈不让告诉陌生人自己的住处。”第二天,患眼疾的人带来一罐饼干想送给男孩,男孩说:“谢谢你。妈妈不让接受陌生人的东西。”眼疾患者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8.
据5月9日《新京报》报道,吉林省柳河、梅河口等县(市)部分乡镇专门围绕国道、乡道“以点代面”的修建“路边政绩”工程,且互相攀比,花样翻新,引起广大农民的不满。有的在农户院子临路矗立统一规格的铁制玉米仓,有的是整齐划一的绿色水泥板,有的则安装铁栅栏,而有些村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致使债务雪上加霜。这发生在同一省不同地方不同做法的事情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权者为了个人的仕途,往自己脸上贴金,他们脱离实际,不考虑群众利益,不惜劳民伤财,盲目乱上,而其根源则在于错误的利益导向。在经济学家看来,人首先是一个经济人,都有“趋…  相似文献   

9.
●了解希望集团的人,无一不佩服“希望”事业。 ●哪里有“希望”的根,哪里就会开出“希望”的花,结出“希望”的果。请看——  相似文献   

10.
“神灯”的诱惑晓伟《天方夜谭》里有盏诱人的"阿拉丁神灯",只稍碰一下这盏神灯,就会出现一个法力无边的巨人,俯首贴耳听命于你,你的一切愿望都会实现。这盏神灯寄托着无数人的希望。千百年来,有人追求,无人得到。"要想富,看准技术生财路。要想发,找条信息把钱...  相似文献   

11.
粟龙锋 《农家之友》2005,(12S):56-56
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稳定的项目哪里有呢?其实,机会就在你身边:开家长途“电话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有些村组干部说 ,群众“有吃有喝不靠你 ,不批不斗不怕你 ,出了问题就找你 ,解决不了就骂你”。这些话说明了村组干部难当 ,但究竟难在哪里?其一 ,由于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 ,出现了“经济活了 ,觉悟低了 ;生活富了 ,道德差了”的反差现象。有些村过去交通不便 ,农民的经济收入低 ,那时给人的印象是 :这里的农民还是厚道的。近几年 ,交通便利了 ,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按理讲 ,这里的干部应比以前好当。其实不然 ,却有那么一些农户“定购要人催 ,上缴要人讨 ,公共事业不沾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农民…  相似文献   

13.
“是谁发明了吊车?”如果你问到这个问题,100个人中会有99个人说不知道。但是如果你到河北定州的翟城村问这个问题,我想就是那些小学生也会指给你,“就是米建库,就是那家啊!吊车叔叔家。” 是的,在咱们的翟城村有一位老少皆知的“吊车发明家”——米建库。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吊车家”。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上边评价农村富裕程度时,一般都是根据“人均收入”来衡量。其实,以“人均收入”确定农民富裕的标准片面性很大,是不准确的。因为“人均收入”毕竟仅能表示“人均”水平而已,而忽略了“人不均”的现象存在。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生产的能力也不同,其收入必然大有差距。有的户年收入万元以上,甚至数万元、数十万元,而有的户年收入仅几千元、数百元,有的户因经营不善,甚至亏损,个别户还很困难,连温饱水平也难达到。如果按“人均收入”论高低,从表面上看,农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贫困户却吃了“哑巴亏”…  相似文献   

15.
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子——兰明霞,生长在湖北襄樊市,去年九月刚满二十一岁的她,由校园步入了金融一线,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学校她曾发誓:不论做什么一定要做“强”人,带着这股“强劲”她来到了樊城农行友谊街信用站。信用站刚刚成立又处于老街区,周围居住的尽是老年居民、收入有限,要想组织存款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她一边虚心向师傅学习,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吸收存款。她父亲是河南人,所以她对在襄樊做生意的河南老乡特别有感情,每次见到河南人就要攀老乡,问有没钱存。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选择和培育,必须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而不能凭想当然办事。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却不是这样,他们在作决策、搞方案、发指示时,竟随意确定“农业产业化”,今天这一个“产业化”,明天那一个“产业化”。有的人深谙“地图经济”的奥秘,动辄把“...  相似文献   

17.
《致富之友》2005,(4):50-50
手提袋,是女性日常装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位。要想成为一名在时尚浪尖上行走的人,对于今夏手提袋的流行趋势,你可就不能视而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路往哪里走”的历史命题。在推进城镇化的伟大实践中,金山区山阳镇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已达92.6%,在全区率先在城镇化进程方面进行破题。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26日一大早,房县土城镇信用社信贷员杨立芝骑上“野马”,前往黄泥沟村找“王巴眼”收“死贷”。 “今天要找的‘王巴眼’是黄泥沟的赖皮,方圆10好几里地的人都清楚。”杨立芝边走边思忖着对策。不一会她在一栋挺阔的房前停下,“王巴眼”认出是信用社的杨会计,忙出门相迎:“稀客、稀客,屋里坐。”急忙挪凳、倒水,分外亲热,待客人坐定,他计上心头:“今天别人请我帮忙割谷子,我先走了,你在这儿玩吧!”说完“王巴眼”想遛。 “王大哥,你稍候一下,我今儿是专程来找你的,不说,你心里也清楚,那几笔贷款时间太长了,找你无数次,利息超过了本金,你承受得住吗?”“看看你住的几间房子,屋里的摆设,还这点钱是不成问题的,为啥不守信用呢?再说你那贷款是信用社吸收别人的存款借给你用,存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绿色证书”几个问题的解答编辑同志:最近,我得知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绿色证书"?到哪里购买"绿色证书"培训教材?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河北省宣化县读者岳海林岳海林同志:你想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