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2008~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截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07,(10):47-47
我国耗资千亿元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来,中西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亿多亩,生态效益明显,直接受益农民超过1亿人。  相似文献   

3.
姚安县退耕还林工作至7月底,涉及全县12个乡(镇)、64个村委会、6368户农户的3万亩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其中:退耕还林1.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5万亩)已经完成2.6万亩,占退耕还林计划面积的86.6%;完成预整地面积3万亩(含已完成的退耕还林面积),占退耕还林计划总面积的100%。  相似文献   

4.
(一)退耕还林工程为云南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云南退耕 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展试点工作,2002年在全省全面启动。2000-2006年,国家共下达我省退耕还林任务1417.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33.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94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3.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6.8亿元,省级配套资金6.6亿元(含粮食调运费补助)。工程覆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涉及128.1万户农户、541.1万人,退耕农户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4963元,人均获得收入1175元。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退耕还林还草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6.
五年来,国家共下达我省退耕还林任务111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7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49万亩。截止去年12月底,各项任务均已全面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有林地面积增加,土壤年侵蚀量明显减少,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恢复迅速,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状况得到了缓解和局部遏制。五年来,工程涉及1143个乡镇,11273个村,124.6万退耕农户、556.2万人。按已投资34.975亿元计,退耕农户户均可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2806.9元,人均628.8元。  相似文献   

7.
《粮食问题研究》2009,(4):49-49
截至2008年底,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工程共覆盖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按现行政策执行到规划期结束。中央还将投入2404亿元。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最大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因而深得我省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退耕还林(草)265.1万亩,占计划的57.6%,其中退耕造林可持续发展德最”,护据已计林152.81万亩,占66.44%;宜林荒山造林112.9万亩,占48.82%;封山育林155.66万亩,占计划的77.83%。我省今年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特点是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到了“五结合、五优先”。一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优先…  相似文献   

9.
数字三农     
20 亿元近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已拨付2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旨在促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1.39亿亩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已累计在25个省(区、市)投入4056.6亿元用于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09亿亩,涉及3200万户农户、1.24亿农民。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 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8年底,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工程共覆盖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按现行政策执行到规划期结束,中央还将投入2404亿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金补助1.3亿元,种苗和造林补助1.9亿元.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3.
房县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县是长江和汉江支流上游“长江防护林工程”的重点地区,全县国土面积771.5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1万亩,占5.3%。该县自2001年被列为湖北省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试点县以来,迅速掀起了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的高潮。截至2001年底,该县共完成退耕面积2.4万亩,超计划完成20%。按计划房县需供应2001年度退耕还林补助粮食300万公斤,其中50%需要在2002年3月底兑现到户,但直到2002年6月底,这一计划才得以完成。粮食补助兑现到户工作的进度迟缓不仅挫伤了农民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也…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已成为过去。在这一年中,中国林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全国共完成造林9041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17亿亩,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全国共有4.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3.2亿株。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落实退耕还林任务500万亩。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2014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近7000亿元……一组组数字昭示着林业职工的努力和成绩,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正在稳步向纵深推进。本刊将2014年林业工作做了一个简要梳理,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林业战线的工作布局和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现有国有林场218个,经营面积1244万亩,林木蓄积2836万m3,年生长量165万m3,职工5万人;1995年社会总产值87亿元,总收入5.6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601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7亿元;生产建设性投资1.7亿元;生产木材43万m‘l造林25万亩。一、国乡联营造林的概况江西省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森林概况和保护森林的迫切性地球表面海洋、湖泊、江河等水面约占71%,陆地仅占29%;森林和林丛地约57亿公顷占陆地约39.7/,其中商品用材林约为36.4亿公顷,其中针叶林约占1/3,阔叶林约占2/3。我国有林用地40亿亩,其中有林地18.2亿亩,疏林地2.6亿亩,灌木林地4亿亩,末成林造林地0.8亿亩,无林地14亿亩;有林地中防护林1.引乙亩,用材林1.2亿亩,薪炭林O.5亿亩,特用林0.2亿亩,经济林1.7亿亩,竹林0.5亿亩;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17.85亿立方米。我国森林总面积和蓄积量虽均为世界前列,但按人均计算却远远…  相似文献   

17.
一、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较好,造林质量较高。 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重点省份之一,退耕还林任务和资金总量列全国首位,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较好,造林质量较高。全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市、区1有97个,占到106个县(县级市、市辖区)的91.51%,涉及229.95万农户、915.25万农民。  相似文献   

18.
今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我省除五华、盘龙两区外126个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为300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0万亩,荒山造林150万亩。  相似文献   

19.
扶沟县是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1.4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6.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8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事20.2%,农田林网控制率92.5%,沟、河、路、渠道绿化率达到95%,花卉苗木生产基地1.0万亩,退耕还林1.0万亩,荒地造林3.5万亩,长淮防护林和防沙治沙工程造林1.5万亩,林业年产值3.5亿元.林业的快速发展,使扶沟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林业建设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生态公益林建设已经成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梧州市在“十五”期间,完成珠防林工程造林8.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7.6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293万亩。五年来,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林区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得到增强,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生态公益林建设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