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世不忘后事师 中国企业在作出"走出去"的决策之前,除了要知道目前全球经济背景和未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趋势,还应该回顾一下过去,即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走过的历程,同时也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作一番相关比较.表1所列为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的有关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及其与"引进来"的规模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提速,我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资目标欠清晰、投资结构待优化、投资效益不高、缺乏企业间有机协调等诸多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特点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对  相似文献   

3.
"走出去"战略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一般来说,"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  相似文献   

4.
郭小川 《中国经贸》2012,(21):60-61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金融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宏观背景下,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飞速增长,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2001-2011年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746.5亿美元.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的规模飞速增大、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登上了国际消费电子展、世界通信大会等知名品牌亮相的大舞台,竞逐新产品、新技术、新规则.美国《福布斯》杂志这样报道:"中国进入高技术对焦圈."  相似文献   

5.
"走出去"战略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国家战略,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走出去"是大连企业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大连企业"走出去"在规模日益扩大的基础上,投资产业、投资区域却存在相对集中的特点,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大连企业"走出去"政府层面引导,加强投资平台建设、增强更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于最近10年进入迅猛发展期,对外投资流量规模在2011年已经与六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规模处于同一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走出去"已然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日前,在澳门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是否能成功"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国际化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初步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及投资主体分布等现状,然后总结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稳中向好"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江西多渠道帮助企业"走出去",有力地推动了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竞相参与国际竞争,初步形成了以对外承包和境外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多形式、多领域大踏步"走出去"全面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姜艳艳 《科技和产业》2010,10(5):52-53,111
"走出去"战略是辽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改变辽宁省目前"走出去"与"引进来"严重失衡的局面,首要问题是模式选择问题。本文论述了辽宁对外投资的特点,提出了跨国并购是最好的对外投资模式,最后就如何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忠广 《特区经济》2011,(1):195-196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的新层次,对加快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南企业"走出去"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涉及的市场范围宽广,也形成了较大的企业集团。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思念观念保守、资金短缺、人才缺乏以及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因此,河南应在对外工程承包、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对外劳务合作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旭 《中国经贸》2012,(4):34-36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一定的机遇。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资金缺乏,中国投资机会增多;国外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投资成本下降。但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发生重要变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随着进入新世纪和我国步入"十五"开端,对外投资成为更多企业锁定的目标,它们跃跃欲试地寻找"走出去"能够带来的海外商机.  相似文献   

13.
要全方位地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快,并且“走出去”的方式也较少,整体实力较弱。随着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正在走向成熟。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走出去”到海外去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政府各部门都要为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燕 《科学决策》2002,(11):8-13
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我国"十五"经济和外贸发展战略中.在未来的5-10年间,"走出去"战略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境外投资未来5-10年的目标,是将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引导到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创立中国制造品牌,使我国海外投资的规模从目前每年大约5亿美元达到每年50-100亿美元的水平,并以此拉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确立中国跨国公司的实力和形象.  相似文献   

15.
黄焕升 《中国经贸》2012,(13):40-43
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商务系统和各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走出去"战略,紧紧抓住广西参与多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积极培育"走出去"主体,不断完善"走出去"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做大做强对外承包工程、稳步发展外派劳务,"走出去"工作已成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会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银企关联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企业规模越小、成立时间越短、债务水平和税负水平越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越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总部所在省份GDP较高时,其对外直接投资受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文章拓展了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更有效地发挥母国税收政策对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以及增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经济不应只是重视"引进来",而要同时发展"走出去".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需要我国在税收抵免制度方面作一定的完善改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方面采取的分国不分项抵免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18.
在此次利比亚政局发生动乱,我国共从利比亚撤侨近3万人,其效率和规模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直好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敲响了警钟。利比亚国内政局的动荡致使我国在当地的几十家中资企业的业务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2013,(4):13-15
2012年,TCL电视机的全球销量已超过夏普、东芝和松下,位于第三位。"如果企业没有‘走出去’,国际化还是很难达到的。"企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年。十年中,"走出去"的一些企业经过历练,提高了国际化竞争水平,离全球跨国公司的距离越来越近,也有一些企业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相似文献   

20.
陈伟雄  郝涵宇 《世界经济研究》2024,(3):19-33+89+135
推动降碳、减排、扩绿、增长协同发展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的提升可能成为“走出去”的新型优势。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实证分析ESG表现的提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的提升可以显著而稳健地促进企业“走出去”,且各分维度中治理表现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效果最显著,而环境表现与社会表现则相对较弱。政策冲击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指引》能够准确识别ESG表现的提升与企业“走出去”之间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所有制、规模、管理层的不同会使ESG表现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调节效应显示,企业的融资约束、经营困境、效率问题会削弱ESG表现提升对企业“走出去”的促进效果。路径分析表明,ESG表现提升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来促进企业“走出去”。基于此,文章提出要促进ESG信息透明度、制定ESG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参与国际ESG倡议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