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概念,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从影响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子分析入手,既反映质量水平,又反映数量水平,从而使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反映城镇化水平状况。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结合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城市与乡村的互动演变过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评价一个地区城镇化的水平,同样需要关注城乡统筹的程度,基于城乡统筹程度的城镇化测度结果才能科学地反映出这一地区真实的城镇化水平。[1]本文参考其它省并结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在研究的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了其中10个指标,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主成分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各项指标的分析,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综合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文章从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生活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安徽省2003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ECM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以对安徽省乃至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环境保护三个角度建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来测度城镇化水平,通过研究吉林省9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排名,得出的结论表明:吉林省各个地区城镇化水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发展不平衡,并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城镇化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2):187-192
随着新型城镇化逐渐代替传统城镇化,如何定量测评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以及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热点问题。本文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例,选取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空间等多个视角来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仅空间上波动较大,而且区域间差异也较大。为此,在中部六省的后续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布局需要有长远和科学的规划;以全面、多元的价值观来管理城市,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社会繁荣,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全国31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各省市找到差距,发现问题,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二、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  相似文献   

7.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的特色城镇化监测指标体系,是引导并推进省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镇化水平、质量、效能、城市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城镇化水平与质量,从动态的角度更加关注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与能力,并通过城市管理引导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指标体系设计中,兼顾城乡一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城市功能提升等城镇化特点.最后以山西省为例,对特色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测算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6,(2):143-147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转型后期阶段。本文依据测度结果,从城镇产业结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因其区位优势独特、人力资源充足,从而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后首个跨区域的重点开发地区。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和区域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武汉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占优势;各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城市群里省中心较高、边缘地区较低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如何,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建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掌握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了解各地区、各行业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评价信息化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总结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山东省城镇化质量监测评价的实践,针对现有城镇化质量评价存在部分基础性指标缺位、质量评价方法不够全面、指标体系预警功能不够突出等问题,尝试建立预警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式,对现有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深化.实证分析表明,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式改变了当前城镇化质量评价单纯进行数据加...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我国地区间生活成本差异的情况下,对各地区基本生活保障公共服务具体包括的项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得出评价结果,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区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质量的差别,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是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等更深层次的考察.笔者以山东省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宏观层面,运用判断城镇化质量的三个宏观判据,总体上判断了全省城镇化质量所处的基本阶段;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各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据此分析了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随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2007–2014年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的特色城镇化监测指标体系,是引导并推进省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镇化水平、质量、效能、城市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城镇化水平与质量,从动态的角度更加关注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与能力,并通过城市管理引导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指标体系设计中,兼顾城乡一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贵州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贵州省制造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据》2003,(5):68-68
2002年第12期《上海统计》刊载了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城市居民生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报告提出,我国构建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缺少反映文化、教育、环境、健康和公共安全等客观评价指标;二是缺少主观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对生活质量的“量”的评价以客观指标为主,而对“质”的评价以主观指标为主,国际上通常用满意度来衡量。为此,研究报告提出了九个类别36项指标组成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客观指标体系和包括12个方面内容的居民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主观评价指标包括:收入状况、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对促进企业研究经营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综合评价目标制度,一般包括评价基本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公开评价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仅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要阐述。一、评价模式的基本结构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二项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前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