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高增长 ,低效率“的特点.运用数据包络( DEA)分析方法对我国 1991-2002年的金融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方面是有效的,但投资转化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如何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宏观金融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货币政策效率、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宏观金融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1995—2004年中国分地区综列数据集(Panel Data Set)对金融中介发展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在本文设置的5个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变量中,地区金融中介流动负债、对私贷款以及银行业规模依次成为解释投资增长的较好指标。本文的结果支持金融中介的功能与规模对实体经济活动施加的影响的理论推断,同时也从金融发展视角提出了促进我国投资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投入总量,更取决于金融效率的进步,对新疆地区而言,因其相对有限的金融资源总量,故提高金融效率的意义更为重要.本文利用1981年-2012年的数据,根据新疆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选用地区银行的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与资本的配置效率数据,实证新疆地区银行的金融效率,并进而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杨丹妮  王俊文 《征信》2023,(9):78-85
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2012—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绿色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不仅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及普通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显著;绿色金融可通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融开放能否通过投资规模增长和投资效率提升渠道来促进经济增长是颇富争议的话题。本文借助Lane&Milesi-Ferretti(2007)的综合金融开放度指标,应用82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开放影响投资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渠道。整体而言,金融开放促进了样本国家和地区整体投资效率的提升,显著地降低了不同群组经济体之间投资产出指标的离散程度。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金融开放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数量效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发展能够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发挥联合调节作用,支持金融开放促进投资产出效率的"门槛效应"假说,即只有具备一定金融发展基础的经济体方能在金融开放中分享投资效率显著提升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姜昱  任晶 《海南金融》2006,(3):8-10
储蓄是投资的根本源泉,高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可以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金融深化有密切的联系,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最基本的贡献就是动员储蓄,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本文从金融深化的理论基础出发,利用1981-2003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金融深化程度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关系,指出了金融抑制是制约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金融深化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宏观金融视角,构建了江西省农村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可分为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近年来,受投资投向效率不稳定影响,江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出现小幅波动。江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其中,投资投向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储蓄动员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薄弱环节。若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在关注金融资源投向的同时,更要提升储蓄动员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的各种表述进行了概要的考察,并对金融效率的概念重新作了界定,认为金融效率就是一国金融资源的配置状态,具体包括微观金融效率(即金融产业本身的投入产出率)和宏观金融效率(即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等16个指标来反映我国的金融效率,构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并成为市场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等金融中介间接地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如果我们把银行储蓄理解成投资者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实际上出现了投资中介化的趋势1,也就是说,投资者特别是家庭部门直接参与的金融投资是相当有限,整个金融体系的投资实际上是以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为主.显然,与直接投资相比,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使得投资者要面临与金融中介之间由于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AgencyProblems).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已经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