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不仅是国企突出重围、再展雄风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实现财政发展与振兴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无论是从财政职责来讲,还是从改革的最终成效看,各级财政都必须对国企改革予以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逐步凸现,理论界和实务界正在研究防范、化解措施。笔者拟就如何建市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2022年经济遭受超预期冲击,为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财政支出强度前所未有。财政运行特点体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低后高,非税收入、资源型地区收入高企;支出刚性进一步强化,央地支出占比差距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专项债加力保支出强度;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大,基层财政部门用足再融资还本政策空间。为对冲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出现公共风险“财政化”、财政风险“地方化”、短期风险“长期化”等倾向。从风险演变的视角来看,短期内形势企稳,长期内社会领域公共风险不断扩散,财政支出责任将不断扩大。为此,建议优化调控方式,强化中央在对冲宏观经济社会风险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复苏,用经济发展缓释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用治理效能提升财政对冲风险能力;加速社会改革,防范并应对社会风险向财政责任的无序转化。  相似文献   

4.
贾绍华 《税收征纳》2001,(11):10-11
江泽民同志指出:“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财政工作,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健全财政职能,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财政风险。笔认为,治时税收流失是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防范财政风险 建立稳固平衡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财税》2001,(4):39-42
财政风险,是指经济运行中由于政策、制度、管理方面的缺陷而导致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和国家在组织收入、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财政稳固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防范财政风险,是建立稳固、平衡财政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稳固、平衡财政的战略任务,其实质就是要防范财政风险,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Rong基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强调,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所谓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主体在运行过程中遭受损失或损害的一种可能性,它是伴随经济运作特别是财政分配即将终的客观存在。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运作过程中财政收支结构和自身体系遭受破坏并由此引发财政危机,较之其他各级财政具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性,应予正视和防范。  相似文献   

7.
财政风险与国债结构管理--从国债再融资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债风险是财政风险中的核心内容,控制风险的思路不能囿于国债总量的控制,还要注重国债结构管理所能发挥的作用。本文从国再融资资风险的角度,分析了国债结构管理在防范财政风险中的作用,并对我国国债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笔者提出,为降低我国财政风险,目前应该增加长期债券比例,形成一个均衡的债务期限。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保障风险,是指社会保障体系因不能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金,致使社会保障机器的“减震器”、“降压阀”、“安全网”功能紊乱而无法正常运转,并随之出现社会恐慌或灾难的潜在可能性,社会保障事业是一种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行为,政府财政当然是其经济主体,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财政来监管,出现赤字当然要由财政来“兜底”。这就是说,社会保障风险最终要反映到财政上来,这种风险的形成有以下一些成因。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是我国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下,各级财政在超负荷运转中逐渐暴露出诸多矛盾,衍生成各种形式的风险,对地方财政乃至全国财政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很大威胁。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防范和化解县乡财政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财政经济领域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引发财政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威胁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县乡两级财政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不及早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拟就如何防范和化解县乡镇财政风险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从财政风险的角度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按照国际上公认的财政风险的划分标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属于政府隐含的或有负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意味着政府的财政风险。对我国而言,在国有产权体制下,在国家采取的金融支持政策下,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更易于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应采取包括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透明度以及建立或有储备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妥善应对,以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2.
财政风险不仅仅表现在财政预算收支领域,经济和社会等其他领域出现的问题最终也有可能由政’府财政承担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对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财政风险及其袁现形式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现在的财政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县级财政风险如何“化险为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永良 《辽宁财税》2003,(12):47-47
县级财政风险是最敏捷的财政风险晴雨表,也应是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笔就防范与化解财政风险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寻子员 《财政监督》2003,(12):12-13
财政风险作为宏观经济风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在财政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财政遭到损失或危害,并造成国家财政难以正常行使自身职能的可能性。客观上讲,财政潜在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一般不会引起财政危机,但是当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的程度,则会导致政府信用的丧失,进而引起国民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所以我们必须对当前我国财政潜在风险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一、我国财政潜在风险的表现形式(一)国债风险状况在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弥补的条件下,财政风险又通过国债风险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李锦标  叶虹 《新金融》2005,(11):28-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财政仍然以货币价值作为分配手段,风险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如果不加以防范与规避就有可能导致财政危机的发生,所以分析研究财政风险,探求规避财政风险的办法,使我国财政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银行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等方面入手分析财政风险的原因,探索财政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赤字风险、债务风险、收入风险和支出风险。近年来地方财政风险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是地方社会及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相对独立,不存在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直接相互转化问题。因为财政不能直接干预金融企业,出现财政风险时,财政一般无法通过透支等途径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嫁风险,财政风险的金融化程度很低;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自身的风险也不能直接要财政来承担,金融风险的财政化解决成本比较小。因此,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但存在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财政经济学发展至今已经几百年了,细究每个时期每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几乎都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打转转.透过表面的观点,传统财政经济学隐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元素和公共风险理念,如传统财政经济学讨论的政府与市场实质都是化解公共风险的手段,传统财政经济学中的财富分配的背后实际是风险分配,传统财政经济学关注的制度实质上是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产物,甚至其中的行为经济学和现代货币理论等已经触摸到公共风险理论的边缘.然而,在传统的财政经济学当中,确定性思维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虽然这些学说中隐含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元素,但因其本身存在重大的理论与逻辑缺陷,对公共风险认知也非常局限,最终都陷入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僵局.构建现代财政经济学,要以风险社会为背景,以公共风险作为逻辑起点,转向和坚持“以人为本”,基于行为主义构建公共风险的治理机制,这样才能构筑起不倒的新财政经济学大厦.  相似文献   

19.
滕琳  马珊珊 《新理财》2014,(1):80-83
“万物皆源于变动。”十八届三中全后后,国资国企改革破冰,国企活力和经济风险双面释放,市场对国企改革给予无限遐想。 虽然从大逻辑看,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应可寄予厚望,但落实到企业层面,还有待后续观察,毕竟企业层面的改革才能真正提供改革与转型的微观支撑。  相似文献   

20.
财政风险可分为显性财政风险和隐性财政风险.显性财政风险主要指债务风险,隐性风险主要指金融风险、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对财政造成的风险、各类的"准国债"的规模失控造成的风险、县和乡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及大量欠发工资造成的潜在财政风险.为此,应发展经济,振兴财政;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益;统一政府财政权;积极稳妥地推行债传股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