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刚 《财贸研究》2013,24(1):110-114
基于1996—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政府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来讲,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预算内非税收入、地方政府预算外非税收入和地方政府各税种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要缩减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需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等相关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2.
The United States faces a long-run fiscal imbalance because of rapid projected growth in 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and Medicaid spending. The policy response to the imbalance will be shaped by four long-term fiscal realities. First, revenue will rise as a share of GDP. Second, entitlement spending will be reduced, relative to current policies. Third, the middle class, broadly defined, will bear much of the burden of addressing the fiscal imbalance. Fourth, consumption taxation is likely to become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federal tax system, probably through the partial replacement of the income tax by a value added tax.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Internet sales for 2000 are projected to be $850 billion. This explosion in growth of sales on the Internet has not been all good news to the U.S. business community. Both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have taken notice of taxation issues related to these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revenues. Sales taxes have been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attention. Many issues have been raised but the primary one is whether or not sales taxes should be collected from “cyberspace” customers. Many difficult qu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and remain to be solved. One federally appointed commission has been formed, submitted recommendations to Congress and has dissolved. A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committee is currently in place to study the issue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to State legislatures in 2001.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作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其供给行为受到自身财政激励的约束和引导.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发现:支出方面,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依据户籍供给公共服务的倾向,流动人口受到歧视;收入方面,财政资源的分配没有与人口流动相匹配,表现为一个地区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其人均转移支付和人均税收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两方面的结合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财政激励扭曲的现象.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来源于财政制度设计.为矫正不当的地方财政激励,提高地方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改进相关制度设计已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共赢。随着我国入世迈入新的十年,在总结过去的成效经验上把脉现状,分析促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已成为新的重要命题。对此,商务部相关人员走访广东,浙江两省以及山东临沂市,通过对代表性区域与产业的外贸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致力掌握发展现状与趋势,增强应对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分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经济上的分权与政治上的集中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始终围绕着如何在垂直的政治治理体制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以来,虽然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相对清晰,但支出责任并没有被正式划分。中国地方政府支出也因此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并给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税制体制,增值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为75∶25。从表面上看,分享比例一目了然,但实际比例是否如此还有待考究。本文认为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要分三种情景进行研究:第一,仅考虑国内增值税时,在改革之初,中央分享的增值税比例实际上要远低于75%;第二,将进口环节增值税也考虑进来之后,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就超过了75%。而且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大幅增加,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也会越来越高;第三,将中央和地方所负担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也考虑进来。由于中央负担了绝大部分的出口退税,所以中央的分享比例实际上会向75%回归,但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不论以上哪一种情况,中央与地方分享的比例都不是表面上的75∶25。增值税分享比例在不同情景的不同数值,既凸显了增值税作为当前我国第一大税种所发挥的特殊经济调节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中央与地方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上不断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膨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婉 《财经论丛》2010,(3):24-30
本文通过理论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仅就预算外收入问题本身并不能解决预算外收入膨胀。从根源上说,它受我国中央和地方间的财政分配模式的影响。如果要降低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的依赖,中央政府必须考虑,把更多的收入资源和收入权力让渡给地方政府,减少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增加其财政的自给程度。在支出方面,需要增加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辖区竞争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投资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地方政府决策的投资规模总量超过中央政府希望的最优投资规模。尤其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下,这一投资冲动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又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矫正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当务之急是要完善财政体制和改革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湖北、山东和吉林3省178个县(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辖区人口和面积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与人均财政支农、教育、卫生、社会管理及总支出呈U型关系,辖区人口规模为100万左右时,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相对最有效率、人均公共支出最少;面积的扩大将引起人均财政总支出、支农支出、教育支出的增加,且面积与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呈倒U型关系;而辖区面积对人均财政卫生、社会管理支出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这对确定最佳县(市)辖区规模,促进地方公共品供给及公共支出的效率化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 total of RMB 3 billion (US$441.2 million) of bonds of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government were successfully sold to underwriters through bidding, said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inance (MOF) on March 27.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尽管有利于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制度创新,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共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从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对中部地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的角色选择。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财政学界普遍认为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税收竞争有助于发展经济、限制政府规模无限制扩大等;另一方面,过度的税收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从而影响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本文对瑞士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进一步的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模式构建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推进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一是要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基层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二是要通过转移支付改革实现地区间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衡.应设立长远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关联的评价标准,避免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产生更难解决的长期问题;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则应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博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所有制结构的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在我们的博弈模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的博弈策略是不一样的。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有制结构的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的实际来看,不同的博弈策略确实导致了不同的所有制结构调整速度。与我们的博弈模型大体一致,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博弈时,不同的地方政府所选择的调整速度又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控制和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风险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存在于各级财政运行之中,并引起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是当前摆在政府和财政部门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从黑龙江省的情况出发,对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财政风险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现代财税体制构建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摆脱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模式桎梏,更能从长期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实现国家良治.首先,本文立足于中国式分权这一典型事实,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治理之间的多重作用渠道与影响机制.其次,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全面测度,发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相对偏低与提升缓慢,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分别选择转移支付结构与规模作为中介变量,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展开实证考察发现:一是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虽然都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但二者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二是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显著抑制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但转移支付结构的优化却能显著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三是财政纵向失衡不仅直接抑制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亦能够通过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间接阻滞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寻求本地区企业集群及集群竞争力的形成。而中小企业集群是企业之间自发交往形成的,是资本渴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并不是地方政府主观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不表明地方政府对此无能为力,处于被动地位,它的以构建市场环境为基础的能力对企业集群形成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