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就业市场意识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目前新增社会岗位和新增大学生人数之间比例失衡的加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对的需求也更加趋向“选择性”,已经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在这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就业。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树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意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1、入世后,就业岗位多元化的要求我国入世后使处于低迷状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管理、外语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由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多方面造成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实现观念转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完善发展式大学生就业体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生就业情况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然地与市场联系紧密。由此而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探索建立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习——预就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新形式下大学生的就业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社会要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切实有效的引领毕业生的就业导向;高校要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观念,要建立切实有利的保障机制,实现目标明确的导向机制,建立就业信息的畅通机制,共建形式多样的推荐机制,建立职业规划的指导机制.文章着重阐述社会和高校对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就业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从计划分配转到市场机制,对高校和大学生都有巨大影响.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高校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从内部改革入手,建立与市场、社会联系的机制,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就需要针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起完善的帮扶体系,引导大学生主动就业、积极创业,让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了更大的双向选择空间,人才资源得到了相对合理的配置。但因各种原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频出现了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扩招”影响的凸显,每年600余万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就业,“毕业即失业”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现象。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就会引起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这就要求大学生们除了加强传统模式的就业也要多考虑灵活就业,高校辅导员也应该按照学生就业条件的不同,将大学毕业生分类推荐,促进他们就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郑建辉  边社辉 《商》2014,(40):34-34
高职毕业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关键在于构建“县校合作”模式的就业机制。本文以“县校合作”的视角从国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市场、学生培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万娟 《中国经贸导刊》2010,(24):106-106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起步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人才市场,高校也会组织校园招聘会。但如何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完善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或专门的中介组织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
一、全球经济变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化体系中的一员,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可避免,同时金融危机也波及到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总量就业矛盾,进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生毕业的需求的总量在减少,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5)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大学扩招的变化,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显突出,如何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已广泛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笔者将通过政府行为和高校行为、两个环节展开,提出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可行性方案。实际上,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一个转换过程,从学生到员工,从接受高等教育到寻找工作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何开发这个过,取决于政府、学校、毕业生、企业。为了提高就业,高等学校首先必须配合承担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任务。这个任务是指高等学校确认与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查,然后有目的地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然后搜索、分类、分析和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组织招聘活动来促进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高等学校是铸就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4)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大与社会容纳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和高校作为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两大助力,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作为市场的宏观调控者,具有规范劳动力市场及提供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要不断探索人力资源培养途径和方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以促进离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明鲜 《商场现代化》2006,(27):161-162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呈现六大变化趋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在主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工资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地位相对降低;获得“好工作”的机会趋于减少,“高学历低用”者比例增大;找寻工作的时间延长,“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在“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增强的同时,在就业市场上的诚信度可能下降;供需双方趋于理性,复合型人才走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范围内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微观调查数据,选取十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从总体和分类别两个角度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大学毕业生总体的就业质量不高;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就业质量得分随专、本、硕学历层次的提升而增加;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分呈增加、减少、再增加的趋势.要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需从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建立高效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降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收益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用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约280万大学生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且在以后的几年间,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将维持在200万人以上。在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工人再就业“三碰头”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的大学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不会在近几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大学生的就业难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造成社会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并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大学生就业决策的因素是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可获得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让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苟朝莉 《中国市场》2008,(13):108-109
大学生就业市场应该履行政府帮助、扶持毕业生就业的职责,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明显。本文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已由以往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自主谋业。自主择业观念已在大学生意识之中形成。大学生要进入劳动力市场,面对五光十色的职业岗位和高标准的社会要求,如何顺应这一潮流,认清社会需要,强化主动择业意识,提高择业能力,掌握择业艺术,实现择业成功,便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职业,是人们生活的支点,是向社会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是大学生人生抱负的依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岗位和阵地。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既有利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又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