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从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特殊含义。发达国家一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单一目.标,但我国要以资源利用总量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面对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趋势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相似文献   

5.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两型社会"的构建,是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商业流通、生产制造等行为的约束过程。本文在分析"两型社会"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据此对兰州、西宁和乌鲁木齐的"两型社会"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文章就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论文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从资源消耗总量、资源消耗发展和资源节约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在空间分布上,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工业不发达地区,而资源节约型社会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地区。这一研究结论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战略意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协调,资源稀缺、不确定性和福利分配是其三个核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是可以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分工的合理界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14,(19):34-35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将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以创建全国示范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重庆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缓解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资源利用——绿色产业——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之后,应树立新观念、实施新战略,以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着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节能减排和科技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晓宇 《特区经济》2011,(12):154-15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分析了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区域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刚 《特区经济》2010,(9):183-185
发展绿色经济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长株潭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基于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刚  赵洁 《特区经济》2009,(6):164-166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通过对长株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测算,并运用测算结果,对长株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作出分析和评价,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平 《特区经济》2009,(4):176-177
在2007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一起,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为什么选择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前沿阵地?如何认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深化改革道路,坚定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信心,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农村惰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和谐、小康社会实现的成败.在要求农村发展多种经营,走产业化道路而加大对农村的“物质扶贫“时,这种方式对改变农村现状软弱无力.在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农村市场、商业、教育等都存在问题时,我们应该对农村有全新的看法,在改变农村现状上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农村惰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人为本"逐渐被各个企业采用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企业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既要包括内部的人,即企业自身的员工,又要包括企业外面的人,也就是广大的消费者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换言之,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既要充分依靠自身的员工,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也要重视顾客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企业的发展所应该承担的对于人类和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涂云海 《特区经济》2008,(3):157-158
正确处理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调整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和矛盾,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合作、共赢的劳动关系,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劳动关系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即建立起包括政府、企业主组织、工会在内的"三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君茹 《特区经济》2008,(2):141-143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