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燕 《中关村》2006,(1):108-112
2000年底,沐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破土而出。这个“园”的成员比较特殊,都是清一色的海外留学人员。五年来,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共计吸纳了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363家,目前,成功毕业207家,在园企业89家,孵化培育出了思智、海纳维盛、华纬讯、吉贝克等一批国内高新技术领域知名企业,成为中关村乃至中国自主创新的一个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4,(4):90-90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合办①中关村第11个创业园诞生了,2004年3月2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左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欣(左二)、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主任苏贵光(右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朱仁英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②创业园的管理者、建设者正试图用事实说,选择来中关村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③中关村一流的孵化基地,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高科技留学回国人才入园创业。④3月25日,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和新入园的回国创…  相似文献   

3.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7,(2):106-107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聚焦中关村科技园近日,“2006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聚焦中关村——人才项目对接会”在京举行。此次对接会由“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首次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共分为项目洽谈、人才招聘和创业咨询三个板块,分别组织了170多家企业及投资机构、21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家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代表同来自23个国家的300多名海外学人和近千名新近归国留学人员,进行了项目和人才对接洽谈。  相似文献   

4.
李唐皇 《中关村》2005,(1):59-60
中关村需要草根经济。正是一万四千多家大大小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存在,使中关村成为中关村。当然,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联想、方正、四通等大企业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而且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也是中小企业“制造”的,这些中小企业的演变史的总和构成了中关村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中小企业构成的“草根阶级”是中关村的基础。不过,今天,“草根阶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在改变“草根阶级”的构成。这些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具有世界视野的人群的加盟使中关村的国际化有了中国特色的新路径。这就意味着新时代“草根经济”的到来,中关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时代的草根经济。作为媒体,我们要反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5.
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所大学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之后,6月29日和7月19日,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相继举行了开园仪式。至此,中关村范围内已有8家专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孵化器及创业园。在北京科大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的共建协议中,双方承诺为入园企业  相似文献   

6.
林抚生 《中关村》2008,(11):34-37
中关村的历史也是科技园区兴起的历史,中关村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一区十园”的布局以及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等诸多专业园区的兴建,是中关村20年集群式发展、产业细化的最好注脚。本期仅选取了部分科技园区作为报道重点。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和核心,海淀园已成为国际技术的孵化和辐射中心,同时,中磁村科技园区的触角还延伸到北京各地。丰台园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科技型总部经济区;昌平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北京亦庄园快速崛起而成为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德胜园立志成为北京市唯一的都市型科技园区;雍和园作为皇城根下的科技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通州园则把光机电一体化和金桥科技产业作为它的发展方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渐成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新城;石景山园后来居上,跃跃欲试;清华科技园聚焦核心技术,潜心培育“钻石企业”……  相似文献   

7.
李政 《中关村》2005,(3):68-69
文化前言其实,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品,于是才有味道,才能了解所谓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胡锦涛就任总书记之始,到各地视察工作。他的第一站是西柏坡,第二站就是中关村。2003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一行来到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对一些留学生企业进行了视察。那么,为什么第二站就选择了中关村?联系到中央后来的人才战略以及对于文化的重视,我们便十分自然地得出结论——这绝对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举措。中关村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这里的大学和大院大所的人才与研发力量,在于这些力量所催生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商业,在于这些产业、商业的运营…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2,(10):80-80
日前,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在活动现场透露,未来中关村将进一步加大对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汪名 《中关村》2005,(1):26-26
2002年6月,留美博士胡晖、崔彤哲、孙毅3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回国创业,在中关村留学人员服务总部的帮助下,进驻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孵化园创建了海纳维盛公司,注册资金15万美元,主要从事医学图像远程传输诊断及会诊软件系统开发。最早他们想在国内市场进行推广,曾多次与国内风险投资公司商讨投资事宜,但国内投资机构都以市场前景不明朗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拒绝投资。今年2月,该公司被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威泰尔公司出资1800万美元并购,使这家留学生企业两年内增值120倍,创下了国内企业内罕见的高增长纪录。“胡晖现象”首先冲击着国内投资商的神…  相似文献   

10.
马文良 《中关村》2013,(5):58-63
2013年1月,一则新闻引人瞩目: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中关村昌平园扩区40平方公里,整个园区达到51.4平方公里。涉及13个镇街29个区块。昌平南部地区整体纳入中关村核心区和北部产业带范围,在中关村“两城两带、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中占据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昌平园将担负建设其中“一城一带”的重大任务,即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意味着,中关村昌平园已经成为中关村第三大园区,肩负更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的历史也是科技园区兴起的历史,中关村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一区十园的布局以及中关村软件园、生命园等诸多专业园区的兴建,是中关村20年集群式发展、产业细化的最好注脚。本期仅选取了部分科技园区作为报道重点。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和核心,海淀园已成为国际技术的孵化和辐射中心,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触角还延伸到北京各地。丰台园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科技型总部经济区;昌平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园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北京亦庄园快速崛起而成为国际高端产业新城;德胜园立志成为北京市唯一的都市型科技园区;雍和园作为皇城根下的科技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胡同里的创意工厂;通州园则把光机电一体化和金桥科技产业作为它的发展方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渐成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新城;石景山园后来居上,跃跃欲试;清华科技园聚集核心技术,潜心培育钻石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红果 《中关村》2008,(11):22-32
在各界纪念中关村20周年大幕开启的10月,我们隆重推出《中关村20周年特刊》第一部分,这既是对过去20年来中关村报道的延续与发扬,更是对中关村未来30年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的期待做出的积极回应……谨此,本期特刊推出下半部分重点篇章:“聚焦产业集群”和“巡礼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代表,“聚焦产业集群”,就是透过中关村发展的新视角,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巡礼科技园”则见证了中关村科技园跨行政区域的一个个蓄势待发、前景无限的“一区多园”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态势,科技园的触角已延伸到北京各地,如珍珠般地被播撒在首都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彭湘 《中关村》2008,(11):50-53
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是唯一坐落于二环路之内的科技园区,也是中关村成立时间最短、规划面积最小的园区。自2006年底开园至今,雍和园坚持“以文化为内涵,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发挥园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大型企业总部和智力密集型企业,初步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4.
沙磊 《中关村》2010,(9):65-67
目前中关村共有超过100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创园,孵化总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近5000家,“科技金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5.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6,(4):88-89
海淀实施“双核”战略科技版图向北延伸中关村地区一直是北京市海淀区发展科技产业的核心,随着该区把“双核心”发展战略提上日程,两年之后,海淀区的科技产业版图将会发生改变。“双核心”即中关村西区和“第二核心区”海淀北部新区。海淀区欲通过对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推动北京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淀北部新区位于海淀区北部,主要包括苏家坨、西北旺、温泉和上庄四镇,占地面积约226平方公里,约占海淀区土地面积的53%,人口为10.31万人。目前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有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国际教育园、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卫汉青 《中关村》2005,(6):11-11
今年年初,一家中央级媒体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南海关注自主创新》,文中记述了中央领导对以中关村为首的高新技术园区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中国创造”和“自主创新”的呼声最先在中关村发出,“中国创造”和“自主创新”的硕果也最先在中关村结出。1988年以后设立的标志着中国科技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自中关村的联想汉卡、方正照排、同方威视、汉王笔、中国芯等,连续荣获8个(2000年以后蝉联5个)一等奖便是一个明证。中关村的创造结晶已经水乳交融地融进了中国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君若不信,请看看下面这一组打…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中国人全面走向世界已不是缥缈的梦想和空洞的口号,早已变成活生生、绿油油的现实。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走向世界?怎样能够保持目标更清晰些?步子更扎实些?道路更宽阔些?细琢磨一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的一位留美博士胡晖,是因为这位年轻的创业者以15万美元创办的海纳维盛公司被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1800 万美元收购,两年增值120倍,一时被称为“胡晖现象”。“胡晖现象”何以会引起中关村和首都知识界的关注?“胡晖现象”为何出现在中关村?“胡晖现象”说明了什么?“胡晖现象”有无示范意义?且听萧灼基、罗玉中、夏颖奇等各界专家和本刊记者的论述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4,(Z1)
2003年,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关村在政治、高新技术发展、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中关村管委会支持,首都15家新闻媒体记者共同评选出将2003年度中关村10大新闻:1.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历届中央领导非常关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2003年1月24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来到中关村〔020〕中关村2004年1月号科技园区视察工作,他充分肯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三年成绩喜人,今后任务艰巨,发展前景美好,大家仍需努力”,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建设指出了前进的方向。2.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两位…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04,(3):82-8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关村科技科技园区迈入新的一年。从本期开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宣传处、中关村杂志社共同推出“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专栏”,旨在宣传党和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方针政策;传递市委、市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为国服务各措施的信息;展示中关村发变化的新貌;交流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发展的体会和感受。办好《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有赖于广大留学人员的关心扶持;有赖于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广大工作人员的呵扩培育;有于各孵化器、创业园工作者的精心耕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创业者能够把自己精彩而平凡的创业故事让大家来分享。  相似文献   

20.
莺啼燕语报新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2003年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4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7%;上缴税费128亿元,同比增长29%。这一组喜人的数字,像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中关村人”实践“三个代表”的主旋律,显示出中关村在“三年大变样”的基础上再登新台阶、再攀新主峰,继续为首都北京的加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昔日中关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今日中关村已发展成举世瞩目的规模性园区。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科技城、亦庄园、德胜园、健翔园等七园,宛如“北斗七星”横空出世。一区七园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