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快粮食生产发展是我国农业肩负的重大任务。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风险,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为我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河南省,虽然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农业保险在河南省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河南省政府于2010年通过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保险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与粮食生产关系密切,论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与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了应协调资源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关系,巩固粮食生产基础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粮食银行作为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降低了存粮损失、加快了粮食流动、保障了粮食生产积极性、降低了粮价波动,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粮食银行发展中也存在政策支持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缺乏监管和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应探索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一体化的粮食银行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围绕这一条主线可以把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多种因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即耕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技术装备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城市建设占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水资源紧张态势日趋严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合理规划城镇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粮食持续发展是农业的首要问题,它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内蒙古科右中旗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徘徊的原因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的对策,认为旱地农业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这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大体经历了三轮大的结构调整,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集中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二是80年代中期,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三是90年代初期,提出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这三轮都是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依托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的结构调整。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的提高和短缺局面的基本结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以往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主要受需求和市场的约束,随着农产品消费市场对农业发展约束增大和农产品相对过剩局面的日益突出,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村…  相似文献   

9.
4.关于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考虑 粮食生产在过去起伏很大,经常导致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始终希望保持对粮食产量的价格的一定程度控制,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在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0.
张果英 《经济问题》1992,(1):34-35,44
粮食价格扭曲,是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国家无力对粮价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推广集约种植技术,是实现粮食生产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集约种植的农业技术特点与经济效果分析 集约种植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充分利用不同作物在生物  相似文献   

11.
China's Great Leap Famine has remained to this day the severest in human history, and yet few studies have invoked the human factor in explaining its outcome. In sharp contrast to Mao's aggressive extractive policy against the peasantry, the 181 Central Committee (CC) members—the political elit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may have alleviated the casualty of this most devastating famine, by arranging more “resale grain” to be shipped to their hometowns. Specifically, having an additional native CC member in a prefecture reduces the excess death of that prefecture by 46,500, accounting for 2.3 percentage points in the death rate when evaluated at the mean. The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if a CC member worked in the central planning apparatus in charge of grain transfer. Moreov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counties with more CC members tended to receive more resale grain, while grain procurement remained affect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能值和GIS方法的耦合分析,以伊犁地区为例,探讨了温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总体趋势,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如下:①1989—2008年,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均呈持续增长趋势。②目前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亦呈现出恶化的趋势。③研究区在农业系统发展水平方面,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梯度格局;在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伊犁地区应通过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手段,促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户种粮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福生  戴鹏 《技术经济》2012,31(2):80-86
对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受资源禀赋、心理认知和种粮收益三大类因素的影响,但这三大类因素对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中种粮收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农户对种粮是否满意,进而影响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基于调查所得资料,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理,指出提高亩均种粮收益和扩大种粮收益占农户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促使农户继续选择种粮的最根本途径。最后讨论了促使农户选择种粮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得出了影响山西省地级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3个主要因素:科技因素、政府支持因素和生活因素,并根据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一个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帆  吴政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19-25,39
现有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通常假定省区和产品的生产具有同质性.本文修正了这个假定,通过一个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各省区的粮食生产空间结构,经过理论分析,推出了3个命题: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获得主要是依靠规模优势,而不是效率优势;各省区某种粮食的产量占比,与这种粮食的比较优势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特定省区在某些粮食上的比较优势与在其他粮食上的比较优势,通常是不可兼得的.利用2003年各省区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命题能够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明显上升,主销区的地位显著下降;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北移;主要粮食品种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本文认为,水土资源的矛盾分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重心的区域矛盾以及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和潜在生产能力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区域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改善平衡区生产条件和加快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肖双喜  徐玲 《技术经济》2012,31(4):109-113
利用对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徽省的农户所做调研的数据,假设粮农将所有的闲置耕地全部用来满负荷生产粮食,且粮食单产达到本村庄近五年内的最高产量,测得安徽省户均有45%的增产潜力;若上述假设条件不变,进一步假设安徽省南部的三季生产区只生产两季,则粮食增产潜力变为25%;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再考虑气候对粮食单产的负面影响,则该比例变为11%。安徽省农户的粮食生产潜力之所以较大,是因为粮食的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综合服务组织缺失和粗放式管理存在缺陷。最后提出保护和实现安徽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与人类生存、人体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密切相关,在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国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粮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粮食发展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国内外粮食的发展进行完整与深刻的总结,并采取立体与动态的方法,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粮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