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建立均衡有序的金融秩序,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着重阐述了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并从组建农村资金供给主体、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创新资金价格体系和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等五方面对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金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供需发展不平衡,农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比例不平衡,农业、农户不具有信贷需求优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资金大量外流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构建一个"供给领先"模式和"需求追随"模式并进的,涵盖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及商业性、政策性非银行金融组织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农村金融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叶开宗 《当代经济》2010,(10):34-35
由于长期受到政府"抑制"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滞后,已难以服务和满足于"三农"的发展需要.面对当前"三农"发展新形势,我国主要面临"供给型"金融抑制.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景将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体系的合理构建和金融服务的完善创新.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体系,既是服务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效机制,也是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我国经济能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抑制了农业信贷的供给,农业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显。但由于农业天然具有的风险特性,农业信贷资金作为农业资金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始终无法满足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也需要政府政策的保障。我国应建立土地经营收益权担保贷款模式来解决"三农"资金需求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5)
作为一项旨在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出了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等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三农"发展的战略使命,必须积极主动响应改革。因此,通过深入分析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农村商业银行提出的发展要求,并结合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善对策,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包容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发展迟缓、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不够等新问题。该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措施,以期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7.
杜伟 《经济师》2008,(10):199-200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解决农村资金保留与对“三农”的资金供给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覆盖问题、风险防范问题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构建的核心任务。文章结合吕粱实际,对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肩负着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使命。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主体萎缩、资源外流、机制不畅、创新不足等问题,必须从竞争、创新、需求和诚信的角度,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以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不仅是实体经济的铺垫,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到引领实体经济的先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农村金融发展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合作,保险补偿为配合,新型农村小额信贷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但在农村金融运行和政策的落实贯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需要破解难题,而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由于担负了为发展三农提供资金、配置资源的重大使命,使得其成为众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河南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大省,农村金融供给更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剖析河南农村经济的金融供给现状,寻找当前河南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进一步改善河南农业金融的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令骞 《经济论坛》2008,(7):96-100
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纵观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每个阶段,无不折射出政府强制性制度供给,政策性银行改革更是政府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典型.由于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崇尚市场,追求商业利润,忽视了合作性和政策性,因而导致农村金融向商业性方向发展,使农村金融弱化、退化、边缘化的同时,进一步成就、加深、凸显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8)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大"三农"发展支持的力度,而金融服务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的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推动引导金融业对"三农"的大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朔州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提出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三农"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三农”的发展,2013年的国家1号文件明确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更是把农村金融服务放到了重中之重.村镇银行改善了云南省农村金融服务初步改缺位和供给不足的现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成立和运行的时间还比较短,普遍存在吸收社会存款难度大、规模小、偏离“三农”、监管滞后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镇银行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云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金融正成为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聚焦点。文章围绕农村金融发展三个层次的内容,辨析农村金融概念和模式,分析不同类型农村金融的效率,介绍和评述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等方面研究现状,并结合国际农村金融发展经验,对我国实现农村金融市场模式的转型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农村金融长期供求失衡等问题,认识到中国现阶段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三农"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农村信用联社的角色定位和转换,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改革既要增加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供给,又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是:健全以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分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村镇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但村镇银行能否发展成一个既能叠利、又能有效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新模式,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参考世界银行2002年在<农村金融问题、设计和最佳做法>报告中提出的二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湖南省村镇银行2009年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实地进行调查评价村镇银行支持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果,评估其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现农村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引擎".农村金融发展好坏关系着"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城乡社会一体化的推进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十分关切.本文重点对当前我省群众反响十分强烈的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及网点空白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快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事,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农村金融的建议,希望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彦峰 《经济师》2008,(6):252-253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产物,它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但是,村镇银行也面l临诸如吸收存款难、风险控制难和监管难等问题。文章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和村镇银行自身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