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09,(8):30-31
一、生产运行情况 2009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重点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船舶配套企业供销两旺,船舶修理业小幅增长。船舶工业不但在保增长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相似文献   

2.
9月30日是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五年来,这个由政府支持引导、高校和企业参与监理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了地方造船企业转换模式和船舶先进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成为数字化造船的先锋。去年该公司《数字化造船制造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运行业的逐渐复苏,全球造船订单量持续增加,在新造船舶总吨位不断增长的同时,老旧船舶数字化改造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相关供应链也日益成熟。本文以供应链视角下的船舶数字化改造为切入点,分析配套装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船舶数字化改造过程中配套装备采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实现船舶数字化改造成本的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4.
造船和航运等相关企业如何把握商机,寻求合作共赢?金融机构如何助推中国船舶工业做强?日前,来自造船界、航运界、金融界的众多权威代表聚集一堂,发表演讲,相互交流,探讨船舶融资创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5月21-22日,中国船舶工业2014年度船舶配套产品洽谈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物资分会2014年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主要造船企业、船舶科研院所、船配企业及中国船舶工业联营企业等110家单位的18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共同探讨船舶配套业发展路径,交流物资采购工作经验,沟通供需信息,谋求做强之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柱石,中国船协副会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乾坤等发表讲话,希望配套企业和物资分会的成员单位,利用当前船舶行业调整的大好时机,加快转型升级,为实现造船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舶工业遵照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示,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造船市场已苦苦征战了二十个春秋.在船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国造船企业的领导、经营和技术人员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承接了数以千计、品种不一、大小各异、难易悬殊的国内外船舶,还开发了各种非船产品.出口船舶的建造,使我国的船舶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建造队伍在锻炼中得到了壮大,造船的水平也日趋提高,昔日的造船弱国成了今天的造船大国.如今,我国的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居世界第3位,船舶产品销到包括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内资深人士对船舶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真正的出口产业"、"民族工业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造船意味着造船场地,配套材料和设备要完全服从信息化需要,智能化要体现船舶、航运、港口、联运广域物流网络系统连成一体。发展环保船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蒸蒸日上,不到十五年的时间从一个造船弱国一下子跨入世界造船大国行列,并跃居世界造船产量的第三位,在国际船舶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成绩显著,举世瞩目。作为船舶工业的重要方面——地配联营企业,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本文拟从船舶地配联营企业的发展演变,谈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地配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面对市场竞争和挑战,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未来船舶、航运市场的重要配套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若干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优质造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帮助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渡过难关。然而,由于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一些企业破产和重组,船舶工业的信贷政策不断被金融机构限制,造船的总资金缺口问题仍然很严重:造船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发展资金显著增加,现金流日趋紧张。此外,由于船舶及船舶设备市场的不断下滑,船舶配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因此,针对江苏省船舶制造企业由于金融抑制所导致的财务萧条和经验经营困难等问题,展开船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选择优化。探寻其运作机理,进而探索出适合于本省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实施路径,助力本省船舶产业的提质升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理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探讨数字化造船中的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路径,以解决传统造船领域中存在的计划管理问题。此研究通过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具及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和整合来精确规划来设计数字模型、计划管理以及船舶协同工作等。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最优解频次为88次,平均迭代次数为290,显示出更高的准确性。另外,相对于传统方法,数字化造船计划管理船在成本效益上表现出显著优势。研究结果证实,数字化造船的船舶设计计划管理路径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为船舶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