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人际关系、活动方式的巨大变化,这就给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一、努力破除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民族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本刊记者就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专门访问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卓炯同志。从五十年代以来,卓炯同志就开始撰文,阐明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是商品经济的观点。六十年代,他提出了社会分工决定产品的商品性质和所有制决定商品的社会性质和特征的论点,并认为商品经济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十年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提出的科学论断。它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三大的政治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同时,又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并且提出了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任务。探讨这个新体制建立的若干理论问题,对于全面地健康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按照旧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经济中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如果说社会主义阶段不得不运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有关经济实体之间利益上的矛盾的话,那  相似文献   

5.
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改革思路,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建立新的经济秩序的理论前提。十年来,我们逐步确立了一条彻底的商品经济思路。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城市改革,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的。这一改革路子的确立,必然要求破坏自然经济与产品经济的旧秩序,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是非商品经济体制,表现为城市的产品经济体制和农村的自然经济体制。这种非商品经济体制日益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改革在否定旧的经济体制的同时,必然否定了旧体制的理论基础——非商品经济论,包括产品经济论与自然经济论。因此,我国的改革首先必须冲破自然经济与产品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囚笼,取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的认同。十年来,我们已基本确立了一条经济体制改革的商品经济思路或市场经济思路。经济改革必须以经济理论的改革为先导。我们所取得的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同,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划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个论断是从我国三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而商品经济则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现代商品经济与现代商业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本文拟就现代商品经济与现代商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取得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后作出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一切工作,都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一论断,充分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一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已为绝大多数人所认识。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否是市场经济,这对一些人来说还是一个不清楚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经济所要建立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又是一个应当解决的认识前提。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背景 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概括,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是计划经济,它是由公有制所决定和所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相区别。这个精神体现在《决定》的下列三处论述之中:“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使生产符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这些论述都清楚地表明,计划经济是从社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四十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基本上是按照苏联的经济模式即按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做的,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的一段时间还曾经否定过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资料分配的主要形式。关于按劳分配的问题,虽然我国理论界开展过多次大模模的讨论,但是,过去的讨论,主要是在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展开的。这样,就难免使人们对按劳分配问题的认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重新认识和论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谷书堂是中国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较早的学者之一,其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分为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90年代三个阶段。关于物质利益和劳动谋生手段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原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中性生产方式、商品经济与公有制双向调整论是谷书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规律体系,如果我们抽掉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体系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也必然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从经济关系和社会意识两个方面来阐述的,是作为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存在于一切商品社会中,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拜物教”问题。对此我们不仅要敢于承认它,而且要把握住它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同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因势利导,防止其消极因素的影响蔓延.利用其积极因素,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还进一步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继承这些光荣的传统,发展革命摇篮的商品经济,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而神圣的任务。继承革命传统,发展商品经济,是井冈山人民的历史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各项政策,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崛起,商品生产活跃起来,1990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9.
近代桂东南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土壤条件良好,与广东接壤,地理环境优越,长期以来,一直是广西经济发达的地区.近代桂东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与桂西北相比,近代桂东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高、速度快,其影响直至现代.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卓炯同志在商品经济问题上的新见解(以下简称卓炯商品经济新论),对于广东经济学界并不陌生;而随着他的专著《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再重印出版,国内学术界对他的观点也逐渐有所了解。对卓炯的商品经济新论,来自社会上各阶层的褒贬各异。褒者,认为卓炯的理论首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