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报业发展新媒体,或者说新媒体时代的报业发展,从互联网角度、从市场空间、从报业变革层面,说得已经够多了,纸上谈兵一时难出新意。毕竟,中国报业发展新媒体到目前还缺乏成功案例。笔者试着从媒体话语空间重构、话语权重获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因为报业发展新媒体,最终还是要解决自身话语权这个关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影响力建立在一定的话语空间中,有话语空间意味着有用户有客户,意味着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话语权就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高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话语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时期,应当把握好话语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丰富与创新话语体系,增强话语影响力;开发与利用网络优势,丰富话语形式;转变和改进教育模式,提升话语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身有超越国与国之间界线以及超越意识形态的话语影响力,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与他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境内的英语类报刊独特的报道形式和对相关新闻报道的文化分析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良好形象等起了关键作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文化内容在英语报刊里面依旧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若要增强英语报纸文化价值和话语权,英语类报纸仍然需要逐步调整话语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我国首次将焦点聚集在了国际金融话语权这个当代国际金融秩序的核心问题上。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研究并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2015,(22):79-80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近些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话语权缺失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而话语权缺失是弱势群体存在的关键,弱势群体话语权的表达机会几乎被剥夺,不仅有碍我国社会阶层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一定要保障弱势群体话语权得到积极有效表达,努力为弱势群体话语的表达创造机会和提供平台,完善弱势群体话语表达的制度保障,解决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吕玲 《现代商业》2012,(27):140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建设战略的根本转折,这是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也是中国会计界在国际会计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扩大的过程,更是提升中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影响力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中国会计走向,论证了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探讨了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指出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戎紫冰 《品牌》2014,(8):23-23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变,报纸媒体建构的传播体系被打破,其话语权受到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则需要回归深度报道,突破自身建构的传统话语局限,在更广阔的视角中发挥媒介的传播优势并不断发展媒介对人的延伸功能,以提高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吴跃农 《江苏商论》2011,(7):129-131
品牌,既是一个微观问题,也是一个中观问题,更是一个宏观问题。品牌建设既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拥有品牌的多少,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分析成就品牌的因素,对于企业和行业发展,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品牌》2012,(10):18-19
6月29日,"国家品牌战略问题研究"发布会暨《国家品牌战略问题研究》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品牌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品牌建设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在世界上的定价权、决策权和话语权,而且密切关系着每个组织、每个企业、每  相似文献   

10.
周晶 《科技转让集锦》2014,(23):169-169
电视媒介具有极其强大的传播力,作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媒介极好地利用了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在公共话语空间里行使话语权,塑造强大的公信力,利用自上而下传播的有时,制造强大的舆论场。电视媒介的公益性传播,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形成高品质的社会公共领域,塑造大众的公民意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监督政府职能部门,规范公共决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星 《现代商业》2012,(17):152
我国的期刊业自80年代快速发展以来发行量有大幅提高,特别是90年代后期行业内的市场化浪潮促成了一系列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期刊产生,提高了期刊在传媒中的影响力。但是,我们还是要从成就背后看到我国的期刊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产业化的主旋律尚未改变。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从我国未来发展看,加快实施国际话语权战略,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向全球贡献新理念和智慧。当前,由于身陷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泥淖,西方开始反思其价值观和制度安排,为我国话语权提供了空间。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从制定国家战略、构建话语体系、发展公共外交等方面人手,加快实施国际话语权战略。  相似文献   

13.
余利 《商》2014,(32):96-96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话语权的争夺史。历史上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草根阶层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为自己谋取功名利禄。历史发展到今天亦跳不出这个圈子,人们依然在为争夺话语权而绞尽脑汁。占社会总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村居民为了避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也在据理力争。本文拟通过阐述农民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自己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和凝聚民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净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15.
石颖 《销售与管理》2009,(10):84-86
企业如何做到用人用长处?管理者又如何区分这个员工是良马还是劣驹? 如何充分的任用一个人才,使其在企业里有最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问题;如何区分这个人才的发展停滞是由于自身瓶颈还是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不合适又是一个人才去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相关商品、要素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专业市场的发展可经历本地生长、邻近渗透等多个阶段。在本地化扩张和向邻近地区渗透阶段,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呈现出多层级、多阶段互动发展的特征,其产业影响力是造成市场辐射区域内相关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减小。当区域内扩张造成本地市场出现拥挤效应时,跨空间扩张成为专业市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由于产业基础、人文环境、地理因素等影响,专业市场跨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影响力与本地化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影响力将表现出明显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分市场建立对迁入地制造业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专业市场发展的市场示范效应大于直接的产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微博是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活跃的舆论场,在微博舆论场中主流话语要如何引领舆论、提高影响力成为党和国家的关注重点。随着国家的重视,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得到长足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文章从话语主体、话语方式、话语内容三个方面揭示问题:话语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话语方式未能体现新媒体特征、话语内容缺乏吸引力,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度建设缺乏创新、互联网思维运用不足、理论陈述不接地气。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广东CPI中商品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时,很多人将其归于价格话语权的缺失。所谓价格话语权,一般指对价格形成的参与权、表达权、主动权乃至主导权,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集中体现。在任何一个市场上,话语权都是非常重要的。谁拥有了市场话语权,谁就能够影响市场,甚至左右市场走向,所以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应积极主动地打造及完善价格指数平台,提高自身价格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经验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是权力关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帝国主义论、国民党法西斯主义论以及中间力量幻想主张等复杂意识形态话语背景下,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和话语内容,通过隐蔽性和渗透性的话语构建策略,向民众迂回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应借鉴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继续在国家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个体层面重视情感融合和多元传播渠道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维度,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和空间的一种联接。对空间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是分析社会不公正的关键之处。城市权利的寻找是对城市空间的再造。全面分析空间、空间正义和城市权利的概念和理论发展对认识和解决中国城市的现实问题和困境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