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离不开群体.人类的前身就是群体动物,离了群体就难以生存,人更是如此.社会越是进步,科技越是发展,人类社会的分工就越细化.人是社会众多成员中的一分子,人类要靠群体去生产劳动,去创造衣食住行,去为社会做贡献,从社会索取生活生产的必需品.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也必须靠群体才能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煤矿事故的频发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公共政策部门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矿难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监管机构和煤矿企业的利益考虑,构建了一个博弈模型,探讨了中国煤矿事故发生的微观原因.文章提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序怀 《南方经济》2001,143(8):38-39,8
本文从阐述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出发,认为消费信用是社会用链的纽带,从消费模式的转变角度,揭示消费信用的产生,剖释了当前消费信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消费信用体系,减少社会信用失范现象发生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4.
邓洁华  杜放 《特区经济》2005,(12):48-49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为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原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配置上的公平。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生态,体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贾宾 《发展》2007,(2):33-34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中,"民主法治"被放在了首位,这绝不是偶然的.其内容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公平与正义、塑造诚信友爱的文化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诸多问题.如何从法治的角度构建和谐社会,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牛海霞 《魅力中国》2013,(25):61-61
社会个体和不同社会群体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心态主要包含社会个体心态和社会群体心态两个层面的涵义。前者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来讲,是指社会个体成员基于自身的社会见识、价值判断等对当前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等所持的心态。个体心态控制个体行为,其本质是在一种具体的个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一种心理机制;后者是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是指由社会个体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基于某种有共同群体属性的价值尺度、发展理念等,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或整个社会状态所持有的一种心态。这是一种社会众人心态,源于个人。却又不是个人心态的简单累加,而是具有自身特质和功能的一种新的社会心态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经济因素从原则上讲应该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从自身角度出发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经济在促进社会发展时遇到了一定的制约因素,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因此,文章对社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视角下的社会管理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诚信铸造机电公司 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有整个社会成员共同诚信的基础。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不讲诚信,老百姓就很难有幸福的生活,社会必然会动荡不安,便没有和谐社会,所以,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注重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和谐的持久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创造活力的突出矛盾,在农村党员的带富能力与促进农民增收的不适应,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与税费改革后形势的不适应都成为突出问题,为此就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组织公民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在剖析组织公民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可以被视为社会困境情境下组织成员的合作决策,而不是背叛决策.依据社会困境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社会动机、社会结构因素以及任务结构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然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25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25个问题;对这些问题,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三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北方经济》2005,(10):5-7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在生产而不在消费 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从消费方面节约资源,则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对于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方面,哪个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呢?  相似文献   

13.
李欣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2-15,43
在人文视角下,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超越经济增长、关注社会和谐的基本取向,除了物质性发展之外,还要有非物质性发展。这个领域的一些重要关系处理不好,社会即使取得经济增长的成就,也无法做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包括:从平等与平衡两个角度来看共同富裕,不仅依靠收入增加来提升幸福指数,而且还要从人文视角来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按照现代文明框架合理定位的钱、权、位三者关系,为社会成员追求多元目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进 《特区经济》2012,(7):192-195
农村消费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要实现农村消费环境和谐,就必须使得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者内部达到和谐,同时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和循环流动,以实现最终的和谐。在发挥和谐消费环境作用的同时,从循环经济的角度、适用技术采用的角度、人才创新的角度、生态环境改善的角度以及政策和制度供给的角度最终实现农村和谐消费环境与农村居民和谐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将有利于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信息搜寻、产品认知、产品和服务的获取等消费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居民在有限收入限制下更好地实现除食物等基本消费品满足前提下,更好地追求对文教娱乐、耐用消费品以及医疗保险等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个体、社会角度对节约进行了描述;其次分析了市场机制与节约的关系;再次分析普遍存在的有限理性使得经济中个体与社会在消费、生产、社会成本、代际消费方面存在节约的可能;最后提出通过理性演进、成本内化和代际资源管理实现节约.  相似文献   

16.
岳璐 《发展》2006,(12):133-134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相关制度供给与消费的不协调,我国的失地农民现象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方略需要从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并进行制度理念与具体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杨军 《特区经济》2008,228(1):259-260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普通百姓不能与富裕阶层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资本财富往往给资本财富的所有者带来更多的财富。随着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及占有公共资源差别的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收入差别也节节攀升,甚至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财富快速向少数人集中,各地亿万富豪的出现刺激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极大误导和扭曲了社会理念,如此构成了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普通百姓强烈呼吁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完善政策,调整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假若贫富差距继续恶化下去,必将妨碍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学界对于和谐社会以及和谐农村社会的内涵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不同的看法,主要从社会学、生态学、发展经济学与社会政治学等方面进行界定。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研究和谐社会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从宏观角度认为政府应从主体、客体、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霖 《发展》2014,(8):95-96
正一、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讲,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比较接近,不至于差距过大。从法学角度讲,社会公平正义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相统一。从伦理学角度讲,社会公平正义是一种个人美德或者是对人类需要的一种合理满足。具体来说,社会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平等、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多方面。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