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晓波 《中国纺织》2006,(1):150-154
总资产达572亿元,旗下拥有七家上市公司,号称“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集团”、“中国最大医药集团”的华源集团,今年来不断曝出资金危机的消息。9月,伴随多家债权银行起诉,华源危机达到顶峰。这个血统纯正的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百家中央企业中的巨无霸,被迫接受国资委主持下的重组计划。以兼并重组资本运作见长的华源集团终被他人重组,这是华源的宿命,抑或是“华源式”企业的宿命?华源遭到逼债的始末原委是什么?纺织主业的缺失是不是造成资金链脱落的根本原因?介入重组案的诚通集团能否救华源于水深火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宏观政策     
《中国核工业》2008,(7):4-5
温家宝:要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三定方案,中企国际并入诚通集团央企调整为149户,国资委为国企股权激励“立严规”,发改委宣布上调电价油价禁止电煤年内涨价,央企地震损失超过800亿元 国资委将向重灾央企注入国有资本金……  相似文献   

3.
仲继银 《董事会》2006,(4):90-90
纵观华源的重组,无论是先来者诚通.还是后到者华润,本身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差异,都是国字当家的企业之间一种资产转换。有意思的是,华源这家著名的以并购和重组迅速扩张起来的企业集团,这么快就成为了被并购和重组的对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购和重组这种企业扩张策略的自身逻辑和其内在的价值创造问题。  相似文献   

4.
冀书鹏 《董事会》2006,(4):91-92
无论说诚通小马拉大车,还是说华润横刀夺爱,其实大家都没有跳出“抢花魁”游戏的思路。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是,华源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中国医药行业的窘境。实际上,中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危机。很大程度上讲,正是这种危机感逼迫华源高管层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5.
陈茜 《董事会》2006,(4):86-89
从诚通到华润,华源在国资委的暗中帮助下,终于可以“托付终身”,昔日的并购大腕终没有逃脱被并购的宿命。华润重组华源的大局已定,只剩下华源的小股东、华润、上海国资委之间的博弈尚在进行,就在他们为华源的转让价格和控制权做最后的谈判时,华源这只恐龙的成长、倒下以及“救治”过程都十分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郭洪业 《董事会》2009,(1):60-62
本刊一直关注央企董事会试点的工作进展。值中国诚通集团新一届董事会三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对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管理》2009,(1):46-46
为提高央企的竞争力,国资委将加大对央企的重组力度,2009年和2010年中央企业将由目前的143家减少至80~100家。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董事会》2012,(1):96-97
这是一场涉及上百家央企,酒店资产合计超过1000亿元的剥离重组运动。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央企与央企之间的整合重组,而应该把市场的门打开一些,进行市场化重组  相似文献   

9.
严学锋 《董事会》2012,(9):86-89
近7年来,中国诚通不断摸索实践,建章立制、自觉探索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规律、不断创新董事会运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成为央企个性化运作、激活央企董事会力量的先锋——公司董事会连年被国资委评价为运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黄小鹏 《董事会》2010,(10):90-92
根据党的相关决定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收缩央企战线,促进竞争,完善治理应该成为央企重组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我们不应该将目光集中在央企数量表面上的变化,更不能将数量上的变化当作判断重组成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