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涉外保险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逐步发展起来,在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两个方面能基本满足贸易出口和引进来企业的保险需求。中国涉外保险在未来需要完善政策性的政治风险保险制度,并大力培育和开发商业保险公司巨大的服务潜力。  相似文献   

2.
家庭财产保险是指以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的主要险种之一。家庭财产保险主要包括一切险、综合险、专项保险、附加险、储金性家庭财产保险、投资理财型保险等不同的险种,并具有保源广、费率低、保障程度高、社会效益好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财产保险越来越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汪涛 《特区经济》2007,(8):250-251
我国现行保险法中对于保险标的之转让注重的是所有权的转移,实行的是"对人主义"为主兼采"对物主义"的立法模式。这样的规定不但不符合"损害为保险之反面"的保险原理,而且限制了商品的交易与流通。而在立法上采取经济性保险利益学说和"对物主义"对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标的转让的规定作相应的修改,则能较好地弥补我国保险法在保险标的转让上存在的弊端,较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因保险标的转让而引发的保险纠纷。  相似文献   

4.
一、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涉外保险的影响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下简称“复关”)的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复关”将会引起我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涉外保险将面临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直接来自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赵翠红  胡艳 《特区经济》2004,(10):169-169
<正> 一、保险合同法的立法缺陷 1.对订立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进行盲目的资格限制 在我国保险合同法中,对投保人资格的限制是通过设立可保利益原则实现的。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立法起草者认为,这样规定可以达到防止投保人投保任何财产和生命的目的。但这是对可保利益原则的误解,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时,如此运用可保利益原则也是不正确的。设立可保利益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利用保险进行赌博,并降低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在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同一人的情况下,我国要求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可保利益能达到设立可保利益原则的目的。但是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  相似文献   

6.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要遵循保险利益原则,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直接关系到投保人对资格、保险合同的效力和保险金的赔偿问题;而当事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又有赖于对保险利益范围的确定,即当事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某种利益是否属于保险利益的范围。因此,确定保险利益的范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保险法》第53  相似文献   

7.
赵杰宏  章银杰 《特区经济》2005,(12):264-265
《保险法》11条13款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客体,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8.
保险经营风险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对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分散,以减少经营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变动性和被动性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企业,承担着保险标的自身经营的双重风险。财产保险公司要实现有效益,有质量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经营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
李茜  董静 《特区经济》2005,(4):220-221
<正>何谓保险利益?考察早期保险法则, 保险利益一词毫无踪迹可寻。早期保险实务并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利害关系。生活中多有以他人之财产、生命、健康投保,保险业并不予以禁止,从而导致以他人灾害为赌博之流弊时  相似文献   

10.
所谓财产保险是指《保险法》所规定的以各种物质财产的与其有关的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这地产保险标的因遭受各种自然灾难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财产保险大多数属于补偿损失性质的,它们较小的支出换取财产利益的安全,当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可以很快地得到损失补偿,因此,财产保险对发展经济和稳定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则产保险也必须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地得到发展,财产保险实质上也就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为了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协议,也是对各种财产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保险合同客体"有不同的认识。保险标的或保险利益都不是"保险合同客体"的全部,单一的保险标的无法承载"保险合同客体"的全部内涵。"保险利益论"又无法完整地解释"保险利益"缺失情况下的保险合同客体的问题,既难以表现保险合同(及其客体)与保险利益并不相互依存的特点,也无法显示保险合同客体与特定风险的联系。保险合同客体的多元性特点才是问题的关键解答。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我国艺术品保险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为促进我国艺术品保险可持续发展,应尽早建立完善的艺术品保险法律体系;努力做好艺术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研究和管理机构,推进我国艺术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谷兴成 《魅力中国》2012,(32):77-77
根据我国刑法第198条第二款的规定,保险诈骗的行为方式具体包括: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虽然以上条文对保险诈骗的行为方式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投保人的逆选择问题 在投保前,保险标的掌握在投保人手中,由于信息的私密性,保险人很难充分了解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对保险人而言,保险市场的总体风险不仅没有通过保险进行分散,反而将高风险的个体集中起来,保险人的保费收入将低于所需的保险赔款,面临破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严露露 《魅力中国》2014,(7):317-317
一、责任保险的概念 我国保险法第65条第4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农业保险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从国际上看,各国的农业保险体制各不相同,成效也各有差异.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继续通过借鉴学习国外经验,建立起适合国情的农业保险体制.  相似文献   

17.
于成君 《黑河学刊》2011,(5):18+110-18,110
旅游保险作为我国朝阳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其重要作用将日益彰显。为更好地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旅游保险发展机制的落实,应切实做好"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创新旅游保险销售模式、整合中国旅游业和保险业、提高旅游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环境需要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保险制度来支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保险,被称为绿色保险。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环责险,其中"无锡模式"在风险防控与管理方面达到国际水准。江苏走在全国投保环责险前列。镇江市《2015年全市环保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中指出:稳妥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文章将从建立镇江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险模式、保险险种、承保机构、保险责任范围、索赔时效、责任限额等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齐宣 《中国经贸》2011,(3):72-73
1月21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0年我国信用保险事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并制定了新年发展目标,提出力争2011年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23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以来,各级政府持续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补贴额度,使得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参保率大幅提升,农业保险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农户生产的风险损失,维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但是农业保险中的低保障等问题仍限制了农业保险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趋势,试图将指数型保险引入到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中,以不断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变化的需求。文章将在传统农业保险和新型农业保险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探索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及在我国的具体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