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傅勇 《中国经贸》2011,(7):51-5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基本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下运行,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较之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大起大落有了显著收窄。与此同时,这种良好状态的可持续性也广受关注。不少学者指出,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是诸如高投资、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过去几十年,单纯依靠提高投资率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所产生的经济增长作用已经发挥殆尽了。如果不在今后的几年很快得以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生产率增长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扩展的索罗模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年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3.5%,这一贡献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未来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将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禾 《浙江经济》2000,(5):42-43
  相似文献   

5.
2002年经济增长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态势 2002年是我国宏观经济在 WTO总体框架下运行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战略上来讲,国民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这一目标是在充分考虑了国际国内形势后制定的,也考虑到了年度  相似文献   

6.
刘世锦 《开放潮》2003,(1):27-29
目前,有一种新的增长力量正成为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力量,拉动经济增长。这种高增长行业可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30-40年。因此,政府应着力推动一些改革和政策上的调整,以使这些高增长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上扼要考察了两种经济增长模式,认为我国由粗放增长模式到集约增长模式的转换度应为60%;运用比较经济学原理,推论出集约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重探讨了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根本性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9%,中国经济以其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令全球瞩目,被誉为"中国的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却日益受到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大量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本文则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月刊5月号】一、依赖外资、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教育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经济增长模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增长。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客观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增加教育投入,培养人才,发展高科技,以高科技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模式的存在及其运动,是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其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竞争,已成为决定各国命运的最深刻内因。但经济竞争的实质是高科技的竞争;高科技竞争的背后隐藏着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背后,又隐藏着教育的竞争。四者形成联动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缺一不可。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已相当可观,但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仍然是国内市场需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特征,决定了中国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它完全可以成为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以及如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设计或建立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当前比较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西方经济学各学派的理论,在深入分析美国、日本等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实际,尝试就我国现阶段如何审视现存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寻求该制度下更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知识产权制度为重要支撑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一定的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共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的全面展开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评估与转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锦 《改革》2012,(1):5-1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突出表现,国际上对"中国模式"的兴趣日浓。"二战"以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挤压式"增长的特点表明,今后几年中国有很大可能性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这不仅是增长速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的转型。应从结构性、体制性和实效性上理解增长模式转型。改革应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参与促进型改革"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的若干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时期。继1999年我国GDP增长率摸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7.1%之后,我国经济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好转的影响下开始回升。2000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200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并且这种势头有望继续保持。纵观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轨迹不难发现,我国GDP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比较明显,且波动幅度较大;而实践表明,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波动,其波动同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作为…  相似文献   

15.
各国在估计潜在产出水平时,通常将实际产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为潜在产出水平的替代指标,我们在估计中国潜在产出水平时,也采用以HP滤波(Hodrick-Prescott Filter)估计的实际产出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潜在产出水平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比较狭义,就是指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另一个层面比较宽泛,不仅关乎经济问题,还包括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甚至还有文化问题。这两个层面紧密相关,因为如果没有中国30年来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其他方面也不会有人注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已经相当显著,出口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进入新世纪,这一特点越发明显。正因为对外经贸在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涨落总能在市场上引发波澜。  相似文献   

18.
蔡增正 《南方经济》2001,140(5):8-10
本文简要地描述了眼下时髦的“新经济理论”是怎么来的,继而说明了“知识经济及其发展所需的条件,特别是产权明晰与“经济基础设施”的齐全至关重要。中国欠缺的恰恰是这两次大条件,本文指出,就中国整体而言,发展比较“原始”的生产更为实用,提倡知识经济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中国资源的两大“瓶颈”是粮食和石油,而这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开发西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和石油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宏微观悖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GDP计算体系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方法着眼,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比照对象不当,但它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增长方式的一些问题:我国经济在总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的收益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的典型特征。在微观层面上,虽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资产收益率都在下降,但这此圻企业的EVA回报率基本趋势明显地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济长期增长的微观基础有所加强,尤其是上市公司显示了较为优良的价值创造能力,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激励机制,是未来中国政府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