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 的第一条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对外实行优惠,对内实行国民待遇。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上实行的是先东部、沿海地区后中部、西部的非均衡式或者叫重点突破的差别对待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推动一些地区快速发展,在特定的时期里一些地区事实上滞后发展.这在世界上不多。然而,正是这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使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奋发图强,整体综合国力得到了始无前例的提升和壮大,这种发展战略产生的主流成效也是世界公认  相似文献   

2.
区域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战略的改变旨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区域差异,平衡中国经济发展。将来,中国将继续贯彻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运用资本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和制度引导的手段进一步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区域经济共同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背景下,世界经济非均衡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从非均衡发展模式向均衡发展模式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时期.本文重点探讨有关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形成因素和空间经济模型,结合基础或创新拓展的空间经济理论模型,全面探讨了我国地区非均衡发展的动因、机制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马芜铜作为安徽发展的唯一的核心.它连接合肥.与各个经济区相互协调,有利于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使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同时,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要重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动发展,通过非均衡协调合作发展促进安徽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章从安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基础、面临的问题及加快转变安徽经济发展方式所需要进行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自主创新和服务创新,以期为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促进安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林格尔县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旗县的典范,我们认为,对于这类地区,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非均衡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从战略的高度,今后继续实施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够健康、不公正、甚至难以为继的.协调发展应作为这类地区经济发展下一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相当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实行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广大后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后发地区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实现与发达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青海"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青海省有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辽阔的地域空间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青海区域经济中非均衡是长期的,即有产业、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又有城乡之间的非均衡.因此,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黄信灶  刘雯 《北方经济》2008,(10):51-53
要实现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必然会在西部构建区域内的增长极。由于在西部区域内也存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就为建立西部增长极提供了可能性。西部区域内新增长极的建立与我国的原有增长极会对西部落后地区同时产生极化效应,即“双重极化”,落后地区因极化效应而放缓发展的脚步。所以西部在非均衡战略的实行中应该注意西部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尽管在西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向均衡教育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呈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制度约束”是导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必须切实保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马芜铜作为安徽发展的唯一的核心。它连接合肥,与各个经济区相互协调,有利于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使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同时,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要重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动发展,通过非均衡协调合作发展促进安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2.
产业构成和产业成长与江西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均衡的。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的资源环境,包括矿藏、交通、基础设施等;二是投资环境,包括经济政策、政府效率、社会治安、税费负担、人才资源、对外形象等。根据各地我的产业构成及其特点来分析一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有助于一些地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快慢的缘由,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这与非均衡战略的落实是密不可分的,非均衡战略的发展与政府行政规划的制定具有相互推动性的作用,我国在非均衡战略的影响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相对应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突出体现在不协调经济现象的出现。最为明显的现象之一就是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文章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如何将新均衡机制应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 ,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并对其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 ,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应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规划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可以运用非均衡发展策略来解决区域物流的优化问题。在非均衡区域物流优化策略的具体运用上,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理论前提,应考虑区域物流发展的水平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金融资源配置的恰当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非均衡是经济的常态,具有福利和损失的两面性。金融资源配置非均衡性在安徽省的福利效应体现在它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集聚效应、信息外溢效应和辐射效应,但福利效应的影响较弱,仅省会合肥得益于集聚效应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损失主要体现在短边效应、市场割裂效应、二元经济结构差异效应及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不利于安徽省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把握非均衡运行轨迹及其效应分析,在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上要明确金融效率是基础、协调均衡是关键和金融创新是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泡沫经济以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发展模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本文基于泡沫经济非均衡性的假设,对现有的泡沫经济非均衡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从经济模式改良主义的视角,提出泡沫经济非均衡性诱致的经济模式转型路径,并提出了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树清先生在书中《中国经济均衡发展需要解决的若干特殊问题》一文中,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现象及成因进行了讨论,并研究提出了中国经济回归均衡发展的总体战略.笔者读后,深有感触,在此谨结合对国际收支状况的观察,就中国经济恢复内外均衡发展也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区域制度安排呈现出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体现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迁方面的差异。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可以从中央非均衡发展战略、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实施环境、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寻找原因。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和区域发展差距带来深刻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