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基于江苏省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分析影响农户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选择,得出以下结论: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纯收入、村干部对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制度设计的差异是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农民都愿意参加合作医疗,政府必需保证将低收入农户纳入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减少因病致贫现象,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提供有区别的制度设计,设计一种公平的资金筹集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尽管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立法完善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应明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异地缴费和异地报销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监督体系,以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势和服务于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作了进一步细化。自2003年9月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部分县开展农民自愿参加,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利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论述政府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策,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2005年全国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上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吴仪副总理总结了三年来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突破难点,积极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任务。农业部门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联系会议的成员单位,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全过程,总结这些年各地试点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深入学习国务院领导的讲话精神,使我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行初期,带来一些问题和矛盾。文章从广东近年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探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推行、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作了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内蒙古Z旗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因素,认为农民个人及家庭状况,农村医疗机构状况,合作医疗制度和政府推行合作医疗的宣传方式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在基层财政运行困难的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动困难的深层次矛盾是基层政府的信用缺失。本文进一步将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分析框架,研究了不同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利益互动关系。研究认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是合作医疗的受益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受益程度最大,村级卫生所的受益程度明显受制于乡镇卫生院。基于实地调研,本文还结合已有的三种补偿机制提出了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动成本的财政预付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模式缺陷、筹资模式、制度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等方面,部分研究结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但部分研究视角已经与实践脱节,出现了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式而忽视制度目标实现的问题。迫切需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标实现、制度运行的工作网络、农户疾病风险识别与医疗资源配置、基于医疗服务供方的医疗费用控制等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此项制度的建议,包括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立足治“未”病、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规则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对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其宏观运行、结合山西地域的特殊性以及管理等角度入手,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山西省进一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决农村“因病返贫”的现象,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国务院于2003年1月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确定了2010年在全国建立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最近,各地纷纷展开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完善和健全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契约理念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契约理念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为契约理念与契约制度的双双缺失,而最终在制度变迁的轨迹中为新制度取代。以行政权直接干预为特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其初级阶段虽体现出优越性,但各主体之间只存在一种尚未形式化的隐性契约,隐性契约模式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发展。隐性契约显性化并构建合理显性契约模式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番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财政补贴与自愿参与挂钩,易形成逆向转移支付;二是保大不保小,增加了逆向选择风险和推广的难度;三是财政拨款的方式,引发套资行为。而广州市番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的二次报销、依托保险公司管理、引导农民分流就医等实践,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从北京郊区农民的需求、参与、认知和获益情况四个方面,通过probit模型具体分析了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及影响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目前在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区,农民参与程度较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有助于农民就医.京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参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身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也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的参与,相对其他险种,较低的报销比例及烦琐的报销程序可能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把农村人口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这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一个民生工程.尽管政府所倡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是一个不错选择,新型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8年的参合率也达到了90%以上,但由于没有跳出就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论合作医疗的思维,同样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走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显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中国,"看病难"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农民来说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和谐发展奔小康的"桎梏".在这种形势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出让广大农民看到希望,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几年来效果如何?还存在那些不足?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某县50户农民家庭205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