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和反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沪深两市1998—2007年的股票交易数据,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的赢利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而在3~12个月的较短时期,存在相当程度的动量收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东兵 《经济师》2009,(6):73-74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典型的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为依据,构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模型,并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进行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提出操作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累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较为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嗓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严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给股民造成了巨大损失:1.现代投资组台理论的分散化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况且我国股市的非系统风险特小,投资分散化策略往往造成股民牛市时不赚熊市时巨亏.2.通过利用系统性风险来定价的CAPM应用策略在我国实证无效.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投资策略的革命,包括反价值策略、反技术策略、反行为控制策略,大致可以细分为8大具体策略.其中,反向投资策略、小盘股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比较适合我国投资者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谊浩 《经济管理》2003,(22):70-77
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性“反应效应”和中期性“动量效应”。依据本文的分析,造成中国股市存在这两种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股市存在对上市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过度反应;股票收益中存在“带头--滞后结构效应”。而这两个基本因素又内生于中国股市的特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2年-2010年沪深300指数以及相应的行业指教作为数据的来源,通过Matlab程序实现对行业动量投资策略的研究,得出结论: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的短期动量效应,而中长期动量效应不明显.构楚评价期和持有期均在4周之内的行业动量策略投资组合可获得显著的正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动量和反转投资策略在我国股市中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5年前上市的股票作为样本,发现我国股市中也存在明显的动量和反转盈利,且两种效应的强弱与大盘走势相关,当市场为牛市特征时,动量效应明显强于反转效应;当市场为熊市特征时,则反之.经典的CAPM模型无法解释动量和反转盈利的来源,检验表明投资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不同反应方式,可以很好解释我国股市中的动量和反转盈利,利用上述检验结果还可以解释我国股市中许多有趣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拓展了RodriguezandSbuelz(2006)模型,引入稳健性偏好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惯性投资策略和对冲投资策略.稳健性投资者对惯性投资策略反应不足,部分执行反转投资策略,从而印证了实证研究所发现的中国股市在中短期内惯性效应夹杂着反转效应的情况;稳健性投资者对对冲投资策略反应过度,并且随着投资周期的变长,其与一般投资者的对冲投资策略差异拉大;风险规避系数大和存在稳健性偏好的投资者能够把投资策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对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非参数假设检验和系统聚类分析,比较分析了12个股市传闻治理策略的效果及其差异。其中大多数策略的平均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及时提供有用信息的策略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这些策略的效果在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两两比较的大多数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在选择传闻治理策略时,应同时考虑多个效果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革新和推进,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也跟着迅猛发展。但是,股市有风险,随着证券市场的规模扩大与管理层稳步发展,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风险也是日渐增大。本文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风险入手,全面分析了期货交易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造成这种风险的缘由,根据这些存在的风险拿出科学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基金收益率方向预测与交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引入一种新的非参数随机森林方法预测我国基金超额收益率方向,并和自回归移动平均、随机游走、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随机森林方法在收益率方向预测上有很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可预测性。并在收益率方向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构建各种交易策略,利用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我国股市大涨大跌期来检验交易策略,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基于随机森林的交易策略表现明显要好于其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