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山东一直在努力,特别是近两年的“平安山东”、“文明山东”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山东社会之风愈加和谐文明、立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山东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2.
一、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分析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自然生态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被自觉地纳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之内,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资源和生态有限的支撑力,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谐性等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维为 《环球财经》2009,(6):107-107
西方文明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最大的短处大概就是唯我独尊的倾向,缺少一点中国人“和谐中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李曰春 《理论观察》2008,(1):149-150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呢?这就需要树立生态民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王瑞 《魅力中国》2013,(17):53-53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社会目标,本文从和谐理念入手,深入论述了和谐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和谐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观是在对人类中心论及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深刻反思过程中逐渐成熟的,它的根本点就是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目前主要有三种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能动性和谐、人与自然的社会性和谐。从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理分析中可以看出,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本质特征都是一致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生态文明观能帮助人们科学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外延。寻找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背景的生态文明观,有利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胡宏  张筠 《中国西部》2012,(6):16-19
现代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促进现代政治文明,促进现代文化繁荣,促进现代社会和谐,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道理很简单,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人的文明,就没有政治的文明;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围绕全面“打造秀美文明富裕新同煤”奋斗目标,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开展实施了以“富裕、素质、平安、文化、安居、生态、示范、爱心”八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百里煤海文明和谐带”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企业和谐共建进程,呈现出精神文明创建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谐稳定互动互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梓 《魅力中国》2014,(12):280-28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和谐梦四个维度的高度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国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无缝对接,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梦”,中国也便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海西州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海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并从厚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体四个方面,探讨推动海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3):I0001-I0001
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打造出优质的教育。我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13.
由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教授们联合组成的“中国和谐发展课题组”,不久前发布了中国30个省(区、市)、41个城市和谐发展指数、据说,这个指数“从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从“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生态文明指数”四大维度,经计算和分析,排出了各省区市和各城市的和谐指数名次,结果是,整个西部,除了成都和广安有所幸免之外,在和谐发展上,全都被东部精英们的排行榜入了另册,打进了冷宫。  相似文献   

14.
刘永成 《宁波通讯》2012,(14):56-57
倡导“明札”的价值取向。明礼,就是要讲文明、明事礼、懂礼节。“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明礼的社会,才是和谐和美、有序有度的社会。宁波历来有崇尚札仪、开放包容、友爱互助的文明风气,特别是通过近10年的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全国六个文明城市“三连冠”之一。但文明建设是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形态的一种超越,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民社会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这样的高级文明形态提供了思路。建设生态文明新社会需要社会结构的调整,即从构建市民社会入手,构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走向社会主义整体文明的过程。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它们之间虽然各自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但是又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之内容和程度的生态文明构成了整个文明系统的自然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天津市静海县检察院在控申接待工作中,坚持"讲大局、促和谐、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检察系统文明接待室"和"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院检察长杨克兴。  相似文献   

18.
李艳萍 《中国报道》2011,(12):24-24
饶宗颐先生题字“共为人类文化努力,走进向上、和谐之路”,字中传递出国学大家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华学的孜孜探索精神,中华文化、世界文明,因此精神而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四个层面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思考,认为生态文明是在全球语境下出现的新文明,有着丰富的哲学底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是构建和谐世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推广,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陈宁 《老区建设》2009,(8):38-39
甘孜州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景观,需要利用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速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