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的现代化说到底是市民素质的现代化。市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发展是市民提高素质的物质基础,而高素质的市民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2.
市民素质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市民素质的提升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市民素质的内涵分析入手,归纳面向国际化过程中,杭州市民素质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提升的重点。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化的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旅游名城形象、培育民主参与机制和营造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五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杭州市民素质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与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观 《上海经济研究》2003,(4):27-29,43
上海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精神”大讨论,必将对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增添巨大动力,使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更具独特魅力。城市精神应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城市的社会氛围、历史积淀和人文特色的综合结晶,是对城市丰富内涵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并对城市发展及其形象和影呐具有长期的促进效用。就上海米说,对城市精神的讨论不宜过分集中于市民素质问题,虽然城市精神的实践需要市民素质的支撑,但市民素质半竞不是城市精神本身。本文通过对城市精神内涵的分析及对国外若干大都市城市梢神的介绍,提出上海的城市精神应定位于“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这一核心基调上。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市民的素质是城市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城市品位的核心内容,是城市文明的决定性条件。市民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关系到城市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趋势,决定着城市的形象创新。因此,市民素质是城市品位的根本,嘉兴要提升城市品位,核心是提高市民素质,进行引进人才增强素质;发展教育培养素质;老年人口不缺素质;城市新居民提升素质;全员行动发展素质工程,以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提升嘉兴城市的品位,促进嘉兴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市民文化素质:一个城市最直观最鲜活的“代言”,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综合载体.在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把市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把着眼点放在市民文化素质教育提升这一层面,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柴飞超 《浙江经济》2002,(12):64-64,F003
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在“文化制胜”的全球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内外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城市文化包括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要素。作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的渚暨,面对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城市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随着诸暨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银川市民素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银川市将2010年定为"市民素质提升年"。为了解开展"提升市民素质"两年来的效果及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和银川市人民政府民情民意调查办公室近期在银川市辖三区市民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银川市民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怀美娜 《魅力中国》2010,(33):216-2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林森 《魅力中国》2011,(4):220-2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易仁杰 《魅力中国》2010,(14):164-164
以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大局,“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为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以我院学生工作“六有”为工作指南,全面开展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忠明 《上海改革》2002,(10):17-21
为了满足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今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坚持教育适应超前发展,以有效提高全社会超前发展,以有效提高全社会整体人口文化素质。一个文明社会的素质,只有弥漫全民学习的风尚,让每个人都懂得求知并有条件求知,努力创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乃至“学习型社会”,才能真正上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12.
中师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春 《理论观察》2000,(1):120-121
中师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要着重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想素质;倡导匕首央教育,提高文化素质;苦一务内功,提高专业素质这几方面入手,切实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世纪对教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金黎萍  毛祥茂 《宁波经济》2004,(2):25-27,24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关键取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工作应以此为着力点,完成农民素质向现代市民素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管理水平是生产力的体现,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可以促进城市形象推广。在西安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需要从城市管理理念、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城市设施信息化建设、市民素质培养等方面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制的健全,公民的素质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前途。张家港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张家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使得这座港城在短短的几年内走向了文明富裕。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紧紧着眼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振奋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文明城的建设活动中,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是摆在每个市民面前的严肃课题,也是文明城建设的关键之一。一、从“都市不和谐音符”所引发的思考在目前的一些公民的观念中,究竟什么是文明…  相似文献   

16.
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城市就是要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可操作性的一种状态。“学习型城市是一种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型模式,其基本含义是:以城市战略发展目标为广大市民的共同奋斗方向,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的,通过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网络体系,更新人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加速知识更新,培养造就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使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不竭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迁西县按照建设“魅力山城、塞上水城、休闲名城,打造环京津冀山水风情休闲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城市规模变大、城乡形象变美、城市功能变全、生态环境变好、市民素质变高的“五变”目标,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世界一流、中国气派、冀东特色的山水园林型精品中等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实现这艰巨任务,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必须从提高每个人的素质抓起.人的素质的外延以及人们所处的经济状况、文化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提高人的素质的方法途径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大连、张家港、厦门等地通过扎扎实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海口市以“两个提高,两个塑造”为总体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在提高市民素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了一些切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和作法.  相似文献   

19.
闫岗 《理论观察》2001,(2):74-7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群众文化事业,同样肩负着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培育“四有”人才的任务。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着力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赵庆杰 《改革与开放》2013,(10):74-75,82
大学生村官是特殊的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承担这样一种艰巨使命的大学生村官应该具有特别的素质。大学生村官的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