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江西省横峰县兴安工业园区的无极制衣公司等多家企业因难以招到技术和经营人才而频频告急,不得不到外县四处出击。这在当地成为一件新鲜事。据统计,横峰县是一个劳动力富余地区,2005年全县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0.2万人,在外务工创业人员4.9万人,占全县总劳动力的48%。全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达40631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62.6%,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力资源富余地区,那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富余地区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何以出现“招工难”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东各地区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动不尽合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人才紧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广东确立人才“第一优势”,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不利于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分析“双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从流动意向的角度指出劳动力“单向”流动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思贝 《中国经贸》2009,(6):174-174
2008年“两会”的主题是“建设和谐社会”,如果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民工短缺现象引出的民工的待遇问题,让我们有了重新审视民工价值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机会。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国内投资大涨,推动劳动力需求量的骤然增加。但是,受到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市场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这种信息,导致了“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4.
张庆年 《发展》2012,(6):129-129
煤炭企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大部分工作是井下作业,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招聘井下工人首先要求有强健的身体,因此煤矿井下采掘工人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拥进城市务工,但不愿到煤矿井下工作,使煤矿井下招用劳动力较其它行业困难。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用工慌”“招工难”现象,煤矿井下招用劳动力更为困难,直接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需求量大大增加。而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出现了“技工难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两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村非农产业及人口比例在不断扩张,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长点和经济现象。但是,江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经济。劳动力转移的这一现象,可以从江苏户籍人口和常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给我们带来惊喜今年,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去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首次承认我国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民工短缺”问题。“民工荒”让劳动管理部门感到意外,让用工企业感到头疼。“民工荒”现象也让一些人士感到担忧:这是否是一个信号,年复一年的“民工潮”就此退潮?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具有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一旦民工出现短缺,那些靠劳动密集型维持生存发展的企业会不会大量关门停产?这是否意味着支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金融人才是现代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金融产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文章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金融人才的“三融合、三强化”培养模式,并从政产教融合、课赛证融合、知识能力素养融合等方面,以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合作经济》2013,(3):10-1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的现象。现代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需求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工作。并且,这种过程一般不可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会在城市定居下来,永远告别乡村。  相似文献   

10.
李冰 《魅力中国》2010,(29):86-86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对于劳动力供给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决策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些变化。本文就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完善相应制度政策,把民工荒作为一次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高素质劳动力是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应用型人才,是缓解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利萍 《魅力中国》2014,(20):182-182
《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18025万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43人年/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是28%,并把建设“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考核“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据。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尽碾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显而易见。建设并创新拥有竞争性的“宽进严出”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必走之路,本文将分析阐述一下“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培训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宗坪 《山东经济》2008,24(2):61-65
“民工荒”的出现推论“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的命题是伪命题,“刘易斯拐点”的真正含意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相悖的;“民工荒”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矛盾现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工荒”现象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是劳动与资本权力博弈的结果,告诫我们要改变过分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滦南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打造和不断畅通水源充足的“零成本”增收“干渠”,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以来,全县已向周边市县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17.9%,占全县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58.4%;其中向京津、大连、唐山市区有组织高层次输出1.2万人,占输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1%,这些输出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演进规律表明: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存在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相继经历重化工业、加工组装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别为主的阶段性演进。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中,易出“离制造业”和“产业空心化”现象,降低国家的竞争力。由于各产业相对工资收入差别、制造业预期利润率偏低、教育市场化以及包括媒体等社会舆论和地方政府无意识边缘化等因素的作用,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来看,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导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达不到应有规模和吸收就业人数有限,竞争能力距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距离。避免“离制造业”现象,促进制造业发展,政府必须注意制度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詹清滚 《老区建设》2010,(17):34-3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星子县“十一五”期间有12个重点扶贫村。农村贫困、劳动力富余、经济发展缓慢是扶贫村的一个共同特点。星子县扶贫办按照“十一五”扶贫发展纲要,紧扣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民生工程不放松,  相似文献   

17.
“廉价劳动力”是个让入既爱又恨的字眼,一方面被工商人士奉为圭臬,赞美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又不断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和指责,挞伐之声不绝于耳。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中国GDP总量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震撼.不能不说“廉价劳动力”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优势之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因拥有全球最多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受到世界资本的追捧,因各种“廉价资源”和“优惠政策”的推波助澜,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片热土。然而,  相似文献   

18.
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是新形势下政府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最充分地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经济呼唤人才市场。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按照价值规律把人才和市场联系起来的必然要求,是通过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1995,(1):34-34
日本提出“确保科技人才”基本方针由首相任议长的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日前在回答村山首相的质询时提出了“确保科技人才的基本方针”。基本方针主张,在日本劳动力趋于减少、年轻人鄙薄科技工作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科技方面的人才,日本必须创造人人热爱科学技术、促使年轻...  相似文献   

20.
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制“板结化”日益严重,改革已到攻关时 目前,商品价格已经基本放开,由市场供求决定,但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被压制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既是导致短期内经济忽冷忽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