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晨沙 《宁波通讯》2012,(17):36-37
宁波近代民族工业,是旧中国民族工业缩影,自晚清已降。随着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南京条约》的签订,1844年,作为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正式开埠。1854年,宁波出现了中国近代引进的第一艘轮船——宝顺轮,为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从风篷木帆船向机动铁壳轮船过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2,(18):54-55
海洋是塑造宁波文明的大手,在19世纪它书写了一个充满屈辱、也满蕴机会的主题词:"开埠"。鸦片战争失败后,宁波被迫按《南京条约》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1月1日作为英国人最欣赏的最富商业气息的城市重返世界贸易口岸;旗昌、太古、三井等洋商企业接踵落脚;在江北岸的外马路一带建立起外国人居留地,即租界,史称"外滩"。这是宁波三江口自然展开的三个扇形区域最后一片处女地,外来的殖民文化似乎要宣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黄定福 《宁波经济》2010,(5):44-47,5
鸦片战争以后,宁波作为“五口通商条约口岸”之一于1844年1月1日开埠,外国商人在宁波纷立洋行,并将江北岸划为商埠区和外国人通商居留地。二十世纪初,外人居留地逐渐变成五方杂处的洋场。本文通过与天津、汉口、杭州在租界模式、初期城市规划以及西式建筑的流传上的对比,显现出宁波城市与建筑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对宁波城市及建筑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三江潮起是宁波城市最具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在旧时,三千吨以下海船能够顺着潮涌进入甬江口,直抵三江口。在唐宋时代,帆船驳满三江口南面的江厦街、姚江南岸、和义路一带石码头;1844年1月1日,宁波开埠后,平均水深6.25米、江面平均宽度为290米、水流又较为稳定、适宜3000至5000吨级轮船出入的江北岸,逐渐成为宁波新的港口中心。1862年,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开辟沪甬航线后,老外滩相继办起了13家轮船公司。与此同时,宁波商帮开中国购买外国轮船为我所用的先例,与洋商公司展开竞争。不久宁波  相似文献   

5.
张斯栒是宁波人,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译官,而且跟随中国首位驻外大使郭嵩焘站在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队列,与刘瑞芬、薛福成等经历了懦弱的满清政府被迫走出封闭顺应时局的洋务变革。然而宁波有关的地方史志却遗漏了他。发现和整理他的生平事迹,对于研究近代宁波历史人物的作为和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梅龙  沈月红 《宁波经济》2005,(9):36-39,44
近代浙江的洋油进口主要出于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其进口实况,在宁波、温州、杭州三个通商口岸可以大致分为迅速发展、不平衡发展、衰退三个时期。近代浙江的洋油进口,给区域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改善了企业和城乡居民的照明条件,支持了抗战,促进浙江的近代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得近代浙江的经济发展更依赖西方。  相似文献   

7.
宁波外滩     
张利君 《宁波通讯》2009,(10):60-61
说起上海外滩,几乎无人不晓,而宁波外滩却鲜为人知。其实,位于江北岸的宁波外滩,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20年。1844年1月1日,根据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宁波正式开埠,指定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此地是奉化江、姚江、甬江交汇处,江流呈Y型,外国人遂用英语称此地为Y-town,音译即“外滩”。  相似文献   

8.
侯灵钰 《魅力中国》2011,(20):328-328
教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堂作为一种突出精神功能的建筑形式,在数量上虽然与民居建筑类型无法比拟。但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无论从建造技术还是从文化艺术角度而言,对城市建筑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形成,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本文旨在对大连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保护大连地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买办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道霞 《特区经济》2005,(11):163-165
提起买办,传统观点认为他们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的工具。诚然,买办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买办曾是西方国家在华进行经济活动的桥梁,同时买办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导。他们从最初替外国商人收购土产、推销洋货,到洋商企业的附股者,继而将买办资本投向中国近代工业,独立创办新式企业,使得西方新式企业制度得以移植中国,催生了一批中国近代企业,加速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林 《理论观察》2008,(5):115-116
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看,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影响,体育,也由于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使中国体育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1.
肖星 《开发研究》2020,(3):114-124
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珍贵建筑遗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历史、文化、艺术、使用价值和不可估量的旅游开发意义。影响中国近代建筑风貌的西方主要古典建筑风格流派有古希腊、古罗马、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外廊式和新艺术运动10种,对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需要做到理念、制度和业态三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在走出传统法律教育框架的进程中,其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形式和规模上的法律教育改革,不仅是以西方法律教育为张本来规范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而且寄寓着民主化的深刻内涵。中国近代移植西方法律教育尽管有其明显的前瞻性和现实合理性,却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发展的历史作为时代的信号,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把法律教育视为实现政治改造的急切工具,只能是一种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王贞辉 《魅力中国》2009,(20):103-104
我国有着自己古老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但由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筑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我们建筑创作所采取的态度是:寻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把握好当今建筑创造的大方向,探索建筑创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必然要承接中国的文化,弘扬中国的传统。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出版事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出版人不断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中国出版业在一步步中慢慢成长。在近代,中国的出版业遭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略,出版业的发展在晚清新政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型,这使近代出版业不得不重新改制改革,改变生产状况。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营出版业开始缓慢地向前发展。而在中国出版业整个发展过程中,对近代民营出版业的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后期的不断发现和再整理。研究近代民营出版业对于整体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在转型时期的近代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的迅速成长,有利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锦堂所办的农业学堂是清末宁波仅有的两所农校之一,其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近代宁波首屈一指。吴锦堂办学极为严谨,设施力求齐全,师资力求精良,办学力求规范;以培养农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在宁波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李江  顾保国 《南方经济》2002,(9):48-50,68
早在三个世纪以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然而最终却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文明。作为这个萌芽的承载者,中国企业家也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本文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近代企业家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探析促进和抑制中国近代企业家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尝试以权利、财产、地位及发展顺序为标准,对中国近代企业家作出层次上的区分,希望能够给中国现当代企业的发展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乐承耀 《宁波通讯》2007,(10):28-30
近代宁波商人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实践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商贸文化。这是他们之所以队伍越来越强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阔、事业越来越繁荣兴旺,并能形成享誉海内外而久盛不衰的宁波帮的重要原因。借鉴近代宁波商人丰富的经营理念和处世之道,有利于构建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有识之士致力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主张培养科技人才,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其中,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尤为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推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近代陆军海军的建设以及兴办新式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化全方位地置身于一个崭新的文化参照系中。近代中国旅游文化发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受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近代游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国人的域外游记,主要特征是师夷求强,救亡图存;一是西人的中国游记,主要特征是探险考察,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即是自然经济为市场经济所代替。价格运动作为市场机制的核心,对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变化、收入分配和消费倾向等一系列有关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具有导向和决定的作用,即所谓“看不见的手。”因此要研究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价格机制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的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手段,对中国近代物价变动的总趋势给以动态的描述,并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物价变动的比较来揭示其特点及原因,从而阐明中国近代物价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