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兰香是湖南人,她的身上有湘妹子执着的韧劲,也有辣妹子泼辣的闯劲。十几年前,当直销进入中国市场之初,这位有远见的女人就看准了这块“大蛋糕”,这一干,刘兰香就欲罢不能了。自己认定的事,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勇往直前。可就是这么一位豪情万丈的女子,在做了十几年直销后,却感到身心疲惫了。  相似文献   

2.
刘兆静 《全国商情》2011,(10):24-27
美国是直销的发源地,不论公司、品牌、制度,美国直销一直在世界上扮演直销的领航角色。在美国,很多世界瞩目的大公司也是因直销而诞生的,如安利、雅芳、仙妮蕾德、玫琳凯、特百惠……而这些公司现在也广泛地活跃在世界各地,开疆拓土,继续着他们的事业。直销在美国的成功,深深地影响、激励着美国人的创业热情。多年前,美国的直销市场多半还是肥皂、清洁剂及维他命丸的天下。而如今,直销公司几乎无所不卖。从日用品、化妆品、服装到长途电话服务,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3.
从事直销行业将近20年的历程,行业的沉浮,笔者游弋其中,对于选择直销公司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像笔者这样一批较早进入直销的从业者,对于选择公司更加慎重。笔者认为,理想中的直销公司应具备公司实力、产品、直销牌照等要求,但最根本的要素,还是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刘红兵 《全国商情》2007,(11):64-65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变革危机四伏……在当前的时代中,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营销活动的管理人,其素质和能力在公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它在当地市场上的成败存亡。目前直销行业中对职业经理人的普遍认识是:直销经理是领导,从事着一种令人振奋、魅力无穷的事业。但是这种描述忽略了直销经理的另一面,那就是必定有人会想方设法将你赶下台。所以还是直面现实吧——领导他人就意味着自己置身险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全国商情》2010,(2):12-12,14
雅芳“涉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雅劳公司的进入开创了中国直销“元年”,还在直销法规的设立中拔得头筹,成为了赢得话语权的“样板工程”。但是,市场发展的意志还是没有因她而改变——今年的雅芳从“退货”到“黑店”再到“涉传”,遭遇了与之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截然相反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曹海 《全国商情》2007,(2):72-73
曾经,教育培训师是一个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明星职业,老板视其为推动市场的“发动机”,职业经理人视其为管理市场的“手臂”,网络领导视其为调整团队心态、调动市场潜力的“核武器”,直销人视其为传经送宝的“圣人”,直销难民视其为摆脱困境、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诚然,教育培训师既是直销企业系统文化的缔造者,又是直销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直销企业市场的推广者,还是直销企业公司与市场、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关系的维护者,是直销企业不可或缺的、当前中国直销业紧俏的人才。但在当前,形形色色的培训师恐怕并不如以往那般风光灿烂,为了名利,为了竞争,或是为了生存,他们演绎出了一幕幕直销行业中的“怪现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老师,您好!请问无限极是合法的直销公司吗?为什么直销模式要用人际网络模式呢? 胡远江:无限极是合法的直销公司。它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这就意味着它在直销的资质上获得了政府的批准。  相似文献   

8.
《全国商情》2010,(1):12-12,14
雅芳“涉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雅劳公司的进入开创了中国直销“元年”,还在直销法规的设立中拔得头筹,成为了赢得话语权的“样板工程”。但是,市场发展的意志还是没有因她而改变——今年的雅芳从“退货”到“黑店”再到“涉传”,遭遇了与之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截然相反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0.
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无论在规模、规格还是在主题意义上,对中国直销行业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本届论坛是中国直销行业领袖、理论专家和市场菁英的风云际会,也是实践经验和专家智慧的大交融。  相似文献   

11.
孙鹤原 《全国商情》2009,(12):80-81
团队是一个由少数成员组成的小组,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的一群人,小组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技术或技能,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评估和做事的方法,他们共同承担并分享最终的结果和责任。团队也恰恰是直销系统建设中的执行主体,它包括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市场上的营销团队、公司的忠诚顾客团队,这些团队未来将不断地推动直销系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刘利 《全国商情》2010,(2):53-53
每逢岁末年初,直销行业热闹非凡,直销企业纷纷举行一年一度的年会盛宴,成千上万的经销商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与公司领导及员工一同共度良宵,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准备来年再接再厉,继续创造辉煌。不过,如新中国的年会却非同一般,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简约的风格难以掩饰不简单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范伟云 《全国商情》2009,(12):64-65
我不知道国外有没有“直销难民”这种现象。在大陆,不讨论那些以加盟费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被我们国家定性为“传销”的项目,即使在那些正规的拿牌直销企业里,“直销难民”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最近在天涯网站上,一些资深的但是已经退出某直销公司的人士和另一些同样资深,但依然奋斗在一线的该公司直销人的争论已经达到了高潮,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直销运作过程中的负面现象,比如“一将功成万骨枯”。  相似文献   

14.
张宝良 《全国商情》2007,(11):23-23
直销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业绩还是利润?是使命还是绩效?从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看,企业的永续经营当然要先经过生存的关卡,而直销的市场生存有其独特和繁复的主客观因素,免不了在市场竞争中用各种方法去适应直销员或者是潜在客户的需求。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之中,决策者往往会首先为了先有业绩,而向能够产生立即效应的市场力量妥协,而不进行长远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基本国情需要直销模式 (一)晚来不等于不来或不能来 直销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销售的营销方式,应当说是非常适合于在中国发展的。世界上一些大的直销公司,争相把主要力量转移到中国,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的市场非常适宜于发展直销。  相似文献   

16.
娱乐圈浮出水面的直销人并不多见,直销界的娱乐圈人士则更加罕见,因此,章小军的出现显得是那么的夺目与耀眼。继首张励志专辑《在路上》之后,2010年,章小军全新歌碟《男人香》重磅推出,再次掀起一股热潮。这股热湖,不仅仅是一位歌手带给歌速的音乐震撼,更是一个直销人带给业界的感动:唱出了直销人对事业的追求,对家的热爱,更有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直销公司?这似乎是直销界每天都在探讨和沟通的话题。从社会需求角度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七条标准应该完全可以概括,如果能够满足这七条标准,那么,诸如此类的直销公司当然是政府和大众所欢迎和认可的。但是,这样的直销公司是否适合经销商的选择,是否适合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我以为,还必须有其他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直销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型直销。近20年来,因国家政策导向等原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所正规的大学培养过直销专业人才,所以“人才缺乏”是限制直销发展的最大瓶颈,尤其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才尤为缺乏。另外,由于直销模式在中国还处在婴幼儿期,虽然有很多外来经验可以借鉴,但在中国这块有特色的土地上,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直销公司真正需要的高层管理者?许多直销公司都在摸索和实践着,据分析,高层管理基本有以下几个来源:  相似文献   

19.
《全国商情》2012,(Z2):154-159
调查:消费者如何看待直销产品的质量问题?直销本来就是一个混乱的行业,相比之下更相信传统行业的产品51%很多直销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是很可靠的,出现质量问题的还是少数33%每个行业的产品都有优劣,应该理性看待16%  相似文献   

20.
何涛 《全国商情》2010,(6):18-18
很多人在谈到如何选择公司的时候,都会从公司的规模、产品、制度等方面一一分析。那么,我需要什么样的直销公司呢?或耆说我引领的团队最注重什么呢?概括来说,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有高效、专业、稳定的管理团队的直销公司。无论是公司的产品还是制度,无论是企业的品牌还是实力,都属于表象的内容,是可以模仿和超越的,只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永远无法模仿和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