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然界有一种爬行动物,它们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控自身的植物性神经系统,通过皮肤里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所以俗称“变色龙”。它们的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时而冷,时而热;时而痛骂,时而夸奖;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又奴颜婢膝。  相似文献   

2.
于宁 《广东质量》2003,(4):36-36
我见识不广,年过花甲仍未见过变色龙。年前到粤北一个林区参观,看到树上蛰伏着一条约4寸长的小爬虫。同行的小童惊叫了一声,爬虫霎时变成红色,飞快地逃逸而去。当地一老人告诉我:这种虫子叫变色龙。我才认识了它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上帝·人·狗     
汪新波 《中国新时代》2012,(10):122-124
平等的社会将狗变成人,不平等的社会让人变成狗。人是上帝的影子,狗是人的影子;上帝照镜子,看见了人,人照镜子看见了狗;爱狗就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上帝。这就是我琢磨出来的上帝-人-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存语录     
潘影 《财会月刊》2010,(11):I0017-I0017
变色龙说:为、能苟且偷生,哪怕失去自己的本色。 乌贼说:不黑,就会被人吃掉。 蚯蚓说:钻营,离不开一片污泥浊水。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对创新者提出了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做一个变色龙创新者,将有耐性的研究与致命的速度,拓展内外部能力结合起来,或许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有效手段。对变色龙创新者来说,创新是灵活地寻找新机会、孵化解决方案与巩固市场地位的完整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腊狗与冬狗     
江旺明 《乡镇论坛》2011,(28):45-45
腊狗家与冬狗家两块菜地原本是一块地。村里在分菜地时,一条长长的沟如一把刀,将一块地切成了两半。一半是腊狗家的,一半是冬狗家的。  相似文献   

7.
决策切忌忽略相关因素──从狗炸坦克谈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为了对付德寇的坦克部队,采纳了一项提议:用狗去炸敌人的坦克。于是把一大批的狗关起来,长期不给进食,让狗处于极度饥饿状态。然后在野外坦克底下捆上肉,把狗放出来,狗凭借灵敏的嗅觉很快便去饱餐坦...  相似文献   

8.
狗·狗腿子·狗肉朋友有这样一个谜语:“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汪汪叫,见了主人摇尾巴。”不用猜,大家一看就知道这说的是狗。但是关于狗的名称来历,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一种说法是,由于狗惯于苟且偷生,得过且过,而“苟’与“狗”同音,因此称...  相似文献   

9.
清风 《英才》1999,(10)
在契诃夫笔下,变色龙无比的丑陋,消息传到龙之族的耳朵里,大家纷纷为其抱不平,因为变色龙在家族里活得最爽、活得最长,它遇草变绿,遇海变蓝,上树成褐,遇难呈祥,适应性极强。  相似文献   

10.
新词     
《中国企业家》2011,(23):46-46
狗绳挫败 【词限】暴政造就暴民 一项研究揭示各种因素如何影响狗的行为,其中是否拴狗绳有重要影响:不拴绳的狗比拴绳的狗彼此嗅的几率更高,但后者更具攻击性。这可能是狗被狗绳限制正常交流,感到挫败的反应。管理需要广泛地应用约束,但过度约束不仅损害效率,也会造成逆反。  相似文献   

11.
上千年来,人类养狗的方式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既然人类过上了高科技、现代化的生活。狗狗们也自然而然地搭上了顺风车。各种狗用高科技产品纷纷面世,其中不少产品就可以为养狗的懒汉省不少心(不过既然懒,为什么还要养狗呢?)。  相似文献   

12.
踢狗被咬伤责任在谁?一天,村民张某酒后骑着一辆自行车东倒西歪地往家赶,途经同组村民任某家门口,张某遂下车与任闲谈了几句。张某欲离开时,见任某家养的一条狗正在吃食,就踢了狗一脚,未踢到。任某对张说:“狗正在吃食你不能踢,小心咬你。”想不到张某走时。又踢...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在城市生活小区里养狗,我不太赞成,但要说有多么恨吧,也觉得恨不起来。本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小时候非常调皮,上树掏鸟,下河洗澡,逗狗赶鸭,样样在行。我们那个自然村四五十户,我们家没有养狗,邻居们共养有大大小小七八条狗。  相似文献   

14.
崔鹏 《英才》2004,(8):116-116
气球向前飘动,轻轻的扫落几片树叶。村子里早起的人们都在洗漱,看到气球飞过,有的一下咽了嘴里含着的牙膏泡泡,有的端着碗作出请人吃饭的样子。最兴奋的是村子里的狗,开始只是几只机敏的狗在叫,后来就变成了全村的狗的大合唱,甚至有一些很有理想的狗,坚持在地面上追逐着气球的影子,一直到被怀柔水库挡住去路才作罢。  相似文献   

15.
剪纸姑娘     
童年的我曾在汉江边上的一个小镇生活,成年后又在另一个更加边远的山区小镇谋事,常常走村串户,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狗打交道,见得多了,对狗也就别有一番认识,那时我所见识的狗,  相似文献   

16.
一只狗从一群猫旁边走过。这群猫正忙着什么,根本没有理会它。于是狗就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7.
精神快餐     
失败源于心将一个铁笼子一分为二,把狗放进笼子的一边,一旦在笼子底上通电,狗就会受到电击的刺痛,很快跳到笼子的另一边去,以避电击,而当另一边受到电击时,这些狗又会很轻松地跳回来,到没有通电的一边去。然而,一批同样的狗,被放进笼中受到电击时,它们却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为什么这些狗会表现出这种任人宰割的惨像呢?原来,心理学家曾把这些狗拴在一个铁柱上,时不时地用电刺激它们,狗受到电击后会挣扎、跳跃,但是无论它们怎样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几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挣扎后,这…  相似文献   

18.
打狗 不久前,中国的一幅新闻照片在西方的媒体引起波澜:一个穿迷彩服的男人高扬手中的棍棒,奋力击打一只因惊恐而站立起来的狗,它那斑驳短毛的脸上两只惊恐万状的眼睛成为全幅聚焦清晰的核心视点,从那双眼睛中可以看到惊骇、恐惧、疑惑、哀怨……狗的瘦弱和迷彩服的强悍、狗身上绒毛的柔软和迷彩服手中棍棒的坚硬、迷彩服的高大坚毅和狗的弱小无助,这一系列强烈的对比。在画面中隐约可见的几只匍匐着的狗的身影和几个迷彩服的远景的衬托下。形成了照片对感觉的震撼和冲击。新闻的说明是:中国为了社会治安和公共健康而大规模杀狗。这本是个一般社会新闻,之所以引起西方媒体纷纷非议甚至鄙夷谴责的,是这件事背后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动物岛国记趣狗岛莫桑比克海峡有一个小岛,在岛上找不到一个人。所有的居民全部都是狗。原来1840年一支商船队带着一群狗航行,当经过此处的海面时,船队沉没了,只有4条狗逃到了这个荒凉的岛上,繁殖至今。猫岛在印度洋的佛列加特岛,生活着5万只猎。艰苦的生活磨...  相似文献   

20.
时尚新品     
麻绣“油画”;移动钱包;掌上影院;植物手机;“变色龙”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