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湖北省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主要库区、移民集中安置区、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光荣使命,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理念,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加速推动转型发展,全力以赴保水质安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顺利调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根据国家、省、市34个水环境监测断面常年监测,十堰境内汉江干流及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  相似文献   

2.
北京缺水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想象。早在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就已建成,开始从河北省4座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2014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将通水,剑时北京市民将用上千里之外、跨越湖北河南引来的丹江口水库里的水。但由于丹江口水库多年来水量丰枯不均,为了保证北京市的用水安全,北京市在“体内”也进行了百公里的大调水。  相似文献   

3.
年缺水11亿立方米,地下水严重超采;南水千里北上,明年10月全线通水。北京缺水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想象。早在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就已建成,开始从河北省4座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2014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将通水,到时北京市民将用上千里之外、跨越湖北河南引来的丹江口水库里的水。但由于丹江口水库多年来水量丰枯不均,为了保证北京市的用水安全,北京市在"体内"也进行了百公里的大调水。  相似文献   

4.
省内     
“退耕还湿”构筑南水北调生态屏障 8月13日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山东省或将出台“退耕还湿”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5.
李川 《首都经济》2014,(11):32-34
今年年底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正式向北京供水,这一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总干渠1276公里,历时14年的工程,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王寅 《中国报道》2014,(6):26-27
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而产生的移民搬迁不仅规模大得多,而且情况也复杂得多。南水北调关键在中线,中线调水关键在移民。2005年,我国开始加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数十万移民为此搬迁安置。湖北省移民主要来自十堰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区。其中,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同时也是湖北省移民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县(市)。而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浙川县则是河南省动迁移民的主要来源地,河南省动迁移民16.5万人全部来自淅川。移民将被搬迁安置到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新乡等6个省辖市的25个县市。  相似文献   

7.
在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送的水源中,70%来自陕西境内的汉江和丹江。水源地的生态和环保决定着南水北调的成败,但是,陕南水源地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2002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丹江口水库时指出:“一库清水是南水北调的基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丹江口市人民又一次肩负起了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王芳 《中国报道》2014,(6):30-31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在通水后,让“南水”真正造福沿线百姓才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通水,只是南水北调工程万里长征第一步,通水后的水质保护和工程运行管理更为关键。因此,如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配套设施和调度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安全运行,保护好北方地区的这条用水“生命线”,任重道远。水质保障是重中之重2013年10月,媒体爆出的南水北惆中线一期工程源头的丹江口人库河流水污染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千里之外的丹江口水库的一库清流送往北京以及沿线的缺水城市,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300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的投资量将超过2000亿元,但没有一分钱是用于投资水源地的。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是丹江口水库最大的水源地,水源地人民为了保护和涵养水源,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约束,回馈补偿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11.
渭河水系资源无以为继,引黄入渭是陕西人民渴求的水利工程,近百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为之奔走呼号。于今令人鼓舞的是,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期将实现从长江上游流域,截引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三水,每年向黄河调入多达195亿立方米水量。为了有效和充分利用这些调水,陕西省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建设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配套的引黄入渭工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降水量南多北少,南部湿润,北部干旱。长江流域水量多,黄河流域水量少,兴建跨流域调水,将长江流域里的水调到黄河流域来,是解决水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本文展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及可行方案,预测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全面地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继续抓紧进行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若干问题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于2010年开工,然而,论证尚不充分。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特别是长期在该区域工作生活的四川学者,从地质、生态、水利、经济、社会、宗教、替代方案、科学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汇集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其中尤其对是否存在“安全岛”和“避让”可能、调水量是否可靠、投资预算和运作方式、超乎寻常的移民难度和文物保护难度、西线调水与国家能源战略和生态安全、全局利益和替代方案、公平性和科学决策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令人震撼的质疑和结论,专家们还提出应从源头治理生态、恢复若尔盖湿地功能、调整工业布局、加大中线调水(重庆开县小江调水方案)、长江黄河水电互济等多方面来缓解北方缺水,并认为,西线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工程,而且是社会工程,科学决策应包括广泛征求各界专家和老百姓意见。本文的作者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编者之一,就该书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的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综述和探讨,希望西线工程论证和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成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群众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老区建设》2014,(1):6-7
河南商报讯1月13日下午,南水北调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移民精神报告会在郑州举行。报告会上,7位典型人物分享了他们所经历或所见闻的在丹江口水库移民过程中发生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6.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跨流域调水输水过程中,由于输送距离远,持续时间长,水质受水文、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有必要制定时空全程水质保护应急预警机制.本文从风险分析手段、应急监测能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及应急后续评估等方面研究了外调水水质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前期工作",西线工程终于进入了规划方案比选论证阶段。早期的西线从长江水系调水思路时过境迁,随着葛洲坝、三峡大坝等长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下游生态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坚持原方案,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并使已经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作废。下一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该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窄思路和做法,研究新方案,从水量有保障、尚未开发的怒江、帕龙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3条江当中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用长江的一江春水去接济干涸的北方大地,这是国人近一个世纪的美好愿望。今天,这个愿望正在变成现实。重新调配水资源,已成为摆在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经过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方案被确定下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子州三江营江面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东平县附近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天津;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水库引水,经过河南、河北,穿过黄河,直流到北京、天津。目前,东、中线工程部分项目的初步设计已开始紧张地进行,为2002年开工奠定了技术基础。 那么西线调水方案即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方案现在进展如何呢?为此,记者专程赶往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采访了黄委会设计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工程师谈英武先生(简称谈总)。  相似文献   

19.
全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调去河南省境内丹江口水库13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但是,每年向丹江口水库输送70%水源的汉江、丹江(简称汉丹江),却鲜有人知。 随着水源涵养地的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汉丹江的发源地,陕南如何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本刊记者历时15天,走进汉、丹江的水源区,对陕南三市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严重缺水并且水量分布很不均匀的国家,有关专家为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矛盾,提出多种不同的南水北调的方案,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条线路的调水方案,即: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本人经多年的分析比较,故在此基础上补充一条输水量大、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输水线路,以供有关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