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自然权利相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明确自然权利的提出绝对不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单纯思辩,而是有一定实际基础的.它的现实基础讲起来很简单,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让人的生存问题开始严峻起来了,一方面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始思索人在自然当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问题,即自然权利问题.要解决自然权利的问题,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自然权利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然权利论认为生命和自然界有一定权利,但在阐释或论证自然何以有权利时却存在着欠缺之处。本认为应当从权利概念的本质性涵义中,立足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世界探索建立自然权利观念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和谐的主体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其主要者是权利关系和谐。和谐社会必是私人充分享有权利的社会,同时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最终产生于权利,权利是和谐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对权利的尊重是对人的尊重,权利是目的,权利是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保障私人权利开始。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在生存的意义与生活的价值问题上面临困惑,思想上陷入危机。从现实的人、实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维度关注人的生存与生活,对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实现人与自身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从未中断过。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依赖自然而生存,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纵观历史,自然在人类的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人类不可脱离自然而单独发展。但是,自工业革命后,由于人类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自然造成了极大损害,在目前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促使两者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自由主义理论架构是个人主义、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及有限政府,其中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理论基础,自然权利是其理论起点,社会契约是国家和政治权力产生和出现的理论假说,以此为基础得出了立宪政府的结论。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以捍卫个人权利为主旨,以此界定国家与个人关系,寻求政治权力合法性,构建西方社会统治秩序的学说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权利是它的所有者通过法律、道德、秩序或其他形式而获得的有利地位。实证性权利既包括制度性的经验事物如国家和契约,也包括观念性的现实事物如自由和习惯。由于无论国家还是契约,自由还是习惯.都有其不能脱离先在的权利来谈论的局限,因此,权利的来源往往被追溯到具有逻辑先在性的东西那里。传统自然法理论把自然权利看作是实证权利的前提.现代人权理论则否认有脱离制度安排的抽象权利。从地位而不是从来源出发来理解人权,是现代人权概念区别于传统自然权利概念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基础,从而为人类正确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9.
怀特海从相互依存的动态存在的自然本原出发,将自然存在的关系性与运动性结合起来,阐明自然是生命有机体。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是过程中平等的主体。人的存在是实有的一部分,"共在"于现实实有当中。只有实现人的过程向自然过程的回归,人类才能获得自然整体运动的认可,重新获得可持续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哲学角度探讨全球问题的基本内核——人与自然严重对立和尖锐冲突的现代关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即人类同自身生存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同自身的关系问题,阐明人在人与自然矛盾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并深入思考如阿重建人和自然共同协调进化的关系、联盟。强化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观念和环境意识,以及注重从人类内部机制上实现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来寻找正确解决当代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类诞生至今,经历了与自然的长期交往。纵观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当人类割裂与自然的联系,为了自身“发展”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的时候,甚至将自然视为“异族”,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走向对立,这样的发展最终会毁了人类自己;当人类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将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协同考虑的时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和谐,这种发展也是可持续的,同样也会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困境,在危机面前,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指明了道路。为了使环境的变化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前进,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修复由于旧文明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为指导,改变“天人对立”的旧文明自然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以指导人类的行为,改变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互动共进这一唯物史观立场之上的,反映的是人、自然、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发展思想的复兴,也是对当代人类发展实践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严重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和价值危机等不和谐发展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现代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极度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首先在西方提出的。本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点展开论述,以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类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全球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彰显紧张状态.而环境生产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发展,将自然主体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与人类主体一起被确立为环境生产的"双重主体".环境生产中的主体性研究,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更好的促进人类主体和自然主体有机的交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展开,人作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其发展要从外部自然界获得物质前提与精神食粮,并且与自然界的发展相协调,自然界是人类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然而在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视阈下,尤其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们片面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掠夺式开发大自然,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果使自然遭到极大破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观念的转变,则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7.
人产生于自然界,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又不断地改造着自然界,人化自然界,被改造的自然界对人的过度行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无情报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严峻的挑战,人类也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作为这反思的重大结论之一,就是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失控等现象使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日益恶化,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生存危机感。在马克思所处得时代,虽然生态问题还不足以威胁人类生存,但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的生态观,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整体运行中的润滑剂,是现代社会交往的文明观。组织在处理自身软环境时的各种关系时充分体现和谐社会提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中华民族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即和谐社会是公共关系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公共关系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从更高的角度来构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是公共关系事业建立和生存的良好土壤。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更为宽泛的与更为宏观的“公共关系的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中较早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自然的人化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他写作的基本母题。他深受中国传统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认为大自然的万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他赞美大自然,常将自然人格化,在作品中寄寓自己的情思,同时对现代城市文明反人性、反自然的弊端深感忧虑。作家对人类文明的疑虑和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隐含了作家对当下人类困境的忧虑和对东方"天人合一"观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