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代波 《商界》2010,(6):40-41
刚刚结婚的李卓和杨丽正忙着到处借钱。原因很纠结和烦心:作为在外企工作、收入颇丰的单身男女,他们此前分别在北京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生活有滋有味。前段时间两人登记结婚,准备购买一套大点的房子,以备以后小孩、保姆和父母同住。  相似文献   

2.
"2012,我们结婚吧!"尽管世界末日的预言未必能够成真,但是这句玩笑话却成为了作为"80后"2012求婚的最好宣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结婚的条件也不再局限于父母的"三转一响","有房有车"逐渐成为新世纪中国人结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创业之前娜子是个"月光族",上班的前两年基本都是工资发多少花多少,没有额外的存款。第三年,她意识到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开始规划自己的长远发展。于是,她每个月从工资中取出2000元存进卡里,一年后有了2万元存款。  相似文献   

4.
黄强今年四十有五,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他们这批人目前都在各自的行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黄强也不例外,现在是一家有相当规模的企业的副总。工资虽比不上外资企业,收入也不少,各项收入加起来也有近20万元了。黄强结婚较迟,孩子才10岁,上小学4年级。黄强是孝子,年过七十的父母和他同住。太太单位效益不好,加上老人身体不好,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位李姓朋友,两年前受媒体叫嚣"房市十年大牛"的蛊惑开始在深圳炒房一直到现在。他是个激进型投资者,在去年高峰时期接连购买几套房,每个月的按揭供楼款高达五万元。而他目前每个月的工资仅五千元。  相似文献   

6.
工与资     
工资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每个人对工资有不同的理解,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工作一个月其工资是多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种,不同的职位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付出辛劳,并获得报酬。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自二OO六年一月一日起,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对广大工薪族是一大利好,同时也对企业管理部门的纳税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就中小改制企业如何做好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黄磊 《糖烟酒周刊》2007,(29):106-106
很多经销商认为,配送人员把货物从仓库发到终端就可以了,没什么技术含量,管理简单,只要每个月给个固定的工资就可以了。实际上,配送人员的工作也不容忽视,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程度。那么经销商该如何有效管理配送人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1989年杭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分到杭州橡胶厂工作。1991年的时候,因为我在单位里面一直做信息管理系统,很熟悉过当时的UCDOS、2.13和UPDOS这三个汉字系统。后来我花了整整一个月完成了我的第一本书,并以此打开了北京希望电脑公司的大门。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才80多块钱,而那本书的稿费就9000多元!从那时起环境的制约就让我有了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以后种种决策的力量来源。  相似文献   

10.
这年月,物价涨得比工资快,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进了口袋眨眼就不见了。哎,想做个"月光族"都难了。阿萍是和我同时进公司的。可她现在过得可风光呢,月薪4000多,比我高了一倍。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对,明天就去找老板提出加薪。第二天刚上班,我就直奔老板的办公室。我欲言又止,话到嘴边却又不知怎样说起。"说吧,有什么事大胆地说。这两天我正准备和你谈一谈的。"老板看我吞吞吐吐的样子,鼓励道。"……我和阿萍干的事一样多啊,对顾  相似文献   

11.
5年前,一个年仅18岁的农村小伙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6000元钱,来到了人人向往的深圳,在老乡的介绍下,他进了一家纯净水公司送纯净水。活儿虽然是累了一点,但工资也不菲,每月可以领到1000多元钱。由于他能吃苦,人又比较厚道,故深得老板的赏识,三个月下来.他领到了4000多元钱,望着这么多的钱,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感慨万千,这毕竟是靠自己用汗水赚来的血汗钱啦!  相似文献   

12.
红包     
来喜遭透了心。媳妇月梅昨天跑回了娘家,扬言要和他大蒜分辨儿─-离!这都怪那对年过花甲的父母。来喜上有两个哥哥。哥仁儿谁也不愿管老人,月梅凭什么要给他们500元!但眼瞅着就到年关,店要有人管货要有人进家要有人顾孩要有人看,真是一时离不了月梅。情急之下,来喜去找个体劳协杨万年会长。杨万年笑了:我知道你们为啥吵架。你开商店挣几个钱烧包的,把月梅气走了吧?来喜说:唉,家家都有八出戏。杨会长,算我的错,您就给跑一趟吧。杨说:跑一趟可以。现在讲究市场经济,又到年根儿了,你不能让我白忙活吧?来喜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相似文献   

13.
小王 《华商》2007,(Z1)
一直对钱,没有太多概念。估计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吧,有多少钱,就能花多少。大学时代,每月父母给的零花钱也不少,但是,竟然没有一个子儿剩,全部都消费掉了。现在回头想想真是汗啊……毕业上班,一个人赚钱一个人用,女孩子又喜欢一些小玩意,化妆品,时装,包包……自然不要说存钱了。不够的时候还要向父母要。  相似文献   

14.
郭凯 《价格与市场》2013,(10):19-20
王二有3个儿子,一大家子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很是热闹,也很让村里人羡慕。转眼间,儿子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也都有了对象。老大准备明年结婚,老二、老三选了后年。要结婚就得有房,王二决定一家人这就忙起来,今年先把老大结婚的房盖了,明年再盖老二和老三的。经过挥汗如雨的几个月后,老大的新房终于盖好了,就在王二房子的边上。因为婚事要等到明年,老大还是继续和父母兄弟住在一起,新房则空在那里。到了晚上,路过王家,一边的房子  相似文献   

15.
袁朝晖 《中国海关》2006,(10):36-37
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每个月都要收到200多份商业计划书,但他们却主动找到蔡文胜,不看财务报表,不要商业计划书,为他的265.com网站投资了几千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王栋,男,24岁,北京某二级医院外科医生,工作刚满1年。初中时即涉足过股市,后一直自学经济、理财方面的知识。现已在北京买房,且有存款万余元。2005年8月,我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区区1000多元迅速告罄。当家里的父母宣布“喂奶”结束时,我意识到我独立理财的时候到了。我选的第  相似文献   

17.
<正>张小琴觉得自己算是幸福的了。小时候家里开餐馆,有吃不完的美食,长大后又找了个顶级料理师的男友。身边的朋友都对张小琴羡慕不已,那么多美食,既不用动手,又不用花钱,随时都可以让父母或者男友为她做上一顿美味佳肴。创意源于一次冲动"炒炒吧"大受欢迎2005年春节,男友带张小琴回广西桂林老家见父母。在桂林的半个月,男友整日带着张小琴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到了准备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直以为,在经济萧条时期,有个群体所受的影响会相对较小,会继续消费,那就是青少年,他们有父母做靠山,可以自由地支配做兼职赚得的工资,以及生日时候长辈给的零花钱。但是,根据Piper Jaffray的研究,这个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在变得更加谨慎,2009年春季,青少年群体的消费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14%。  相似文献   

19.
离开大学后,我没有成为演员,却做了一名家庭主妇。结婚第三年,丈夫离开了我,我的表演技能第一次发挥得这么好,在一双儿女面前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父母面前也装作很轻松。  相似文献   

20.
工作了3年,我跟男友的爱情也走进了瓜熟蒂落的阶段,要谈婚论嫁了。才发现结婚的物质基础匮乏。我们把两人的存款粗略统计了一下,才3万块钱,够什么呀。父母的养老本是不能动的,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挖空心思挣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