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金融监管模式作为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日益受到关注。在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机构性金融监管模式。而实践中,混业经营却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机构性金融监管的问题不断凸显。因此,从我国金融创新背景下机构性金融监管出现的问题着手,引出功能性金融监管的优越性,再从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金融法律制度的变革以及金融人士的培养三个方面对我国实现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的条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作为一种科技时代的新兴事物,不仅促使金融业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亦扩大了相关主体的利益共享,提高了金融业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也造成诸多参与主体之间的新矛盾,其中金融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是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是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寻求与解决该矛盾成为重要的金融问题。传统金融监管由于其法律层面的空白与不完善、监管范式的落后、监管资源的匮乏等缺点,已不适用于作为新兴事物的金融科技,因此本文以金融监管主体法律规制的改革与金融监管对象法权义务的明晰完善为主线,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金融科技领域参与主体的创新共赢,充分探索发挥创新式金融监管力量,以积极响应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3.
李成  张炜  匡桦 《财经研究》2011,(2):27-37
文章通过对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行为研究发现,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成本是导致监管制度漏洞的重要因素。以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博弈为基础的监管者与金融机构的博弈结果显示,监管者可以通过对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动态调整实现监管博弈均衡。监管制度的均衡分析与微观形成机理结论的契合表明,降低监管成本比单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更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控制与化解。通过对美国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实践分析和我国金融监管现状透视,模型结论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相似文献   

4.
拉托维亚实行统一金融监管模式,其统一监管机构是拉托维亚金融与资本市场委员会,该委员会是按照功能监管模式被组建。委员会所辖部门主要集中监管和许可等事关全局的金融监管的关键领域,至于金融中介、机构和被监管的商业活动的具体类型则在所不问。拉脱维亚金融与资本市场委员会也为其他国家建构金融服务统一监管框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间融资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监管,民间融资有着与正规金融不同的特性,与当前的机构监管模式下"一行三会"监管存在明显冲突,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监管体制来对民间融资进行监管。参考比较英美两国金融业功能性监管改革,相比伞形监管体系,统一监管体系更加与我国民间融资的特点相符,建议建立一个有独立人事任命权和独立财务来源的监管机构,进行非营利性有限监管,并在监管中提供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需对金融的发展理念、风险思维和政府行为模式等方面重塑金融监管理念.近期的改革宜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放在职能重设和监管协调上.如做实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职责,强化过渡期的金融监管协调和监管理念的重构工作.重点明确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边界,构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能.中期可将改革重点转向组织机构的重构,组建综合的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微观审慎管理局、市场和行为管理局,并将分散于各个监管部门的中小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机构统一为独立的中小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局.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是货币当局对金融业的限制、管理和监督,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举措。不久前正式挂牌成立的银监会,作为我国金融监管的新机构,是对当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的重要补充。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而随着这次金融改革而产生的保监  相似文献   

8.
论有效金融监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金融监管 ,是指能够通过监管使建立金融制度的目的充分实现的金融监管 ,它是有效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 ,也是有效金融制度的必要条件。目前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是一种有效监管 ,而只是一种存在诸多缺陷的权力监管。要使我国金融监管成为一种有效监管 ,必须将目前的权力监管转化为权威监管 ,即监管当局的监管基础要建立在其监管措施具有技术合理性、符合技术指标的内在规定性之上 ,而不是建立在行政权力之上。对金融监管基础、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体系及手段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建立权威监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构成政府管理经济的三大工具。离开有效的金融监管,无法成功管理我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当前,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金融体系存在广泛的隐性担保,准入壁垒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严重抑制金融业竞争,金融监管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二是监管机构背负的多重目标间存在冲突,在监管实践中难以同时兼顾。三是监管机构运作独立性不强、资源严重不足、问责机制薄弱,治理框架需完善。四是行政控制导向的分业监管结构难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重复监管与监管空白并存,缺乏正式的宏观审慎框架,监管合作不规范,信息共享安排不完善。五是类金融组织发展迅速,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步显现,但其监管存在空白,且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是行政行为。因而在设定金融监管主体目标模式时必须注入法治因素。授权一控权一平衡是金融监管权运行的准则。为此 ,我们应依法建立统一集中 ,授权运作 ;分权监管 ;分工合作 ;权责明确、控权平衡的监管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任碧云  郭昱 《现代财经》2007,27(7):23-27
综合经营,已成为当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但是,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与我国目前实施的分业监管模式之间明显不相匹配,金融机构业务的多元化与监管机构的单一化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摩擦.鉴于国际上几种典型的金融监管模式以及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和现状,应在借鉴美国"伞形+功能"型模式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以集中监管作为目标模式,并探讨实现这种日标模式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用医疗器械安全已成为影响人的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站在行政法的角度,从法律体系、监管职权、社会监管等方面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在用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建立以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导、社会组织和机构为补充的在用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主体模式能够完善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监管的约束,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充分暴露了金融监管的缺陷。当金融风险聚集时,监管机构受监管边界的制约,无法事前或事中及时处置风险,从而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往往要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去收拾残局。但直接拓展金融监管的边界,则受到企业自主经营边界的限制,并与现有法律规范相抵触。建立和完善激励相容监管机制,可在不违反现有法律规范前提下,拓展金融监管的边界。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均提出了强化监管的理念,并针对本次危机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国家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实践。尽管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和力度有较大差异,但总体趋势是强化监管,表现出非常强的共性,如防范系统性风险,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标准;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等,这也预示了未来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中国金融监管组织再构造正在酝酿之中,当前关于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的讨论是实现再制度化的重要理论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出现了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由微观审慎转向宏微观审慎并重等四大改革趋势。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热烈讨论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六种方案,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应以统一监管理念、逻辑为前提,关键在于理顺当前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并考虑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与金融主管等四对关系,具体金融监管组织再造可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既要对其发展保持适度的积极态度,鼓励创新,也要认识其特有的法律和制度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及操作风险。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应加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体制机制、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建立消费者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机制和权益保护机构,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实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经营,目前的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也主要建立在分业经营基础上,金融风暴的出现以及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机制,混业经营以及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国际趋势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机制的缺陷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一步思考对现行金融监管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货币监理署作为历史悠久的银行监管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对该机构的组织安排和业务分工,从八个方面总结了它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的新型金融监管制度要从监管理念、监管体系、监管方法、监管的交流与合作、高素质监管人才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性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以"一行三会"为主体,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为补充的双层金融监管体制。近年来,小微金融快速发展,现行监管体制日益面临挑战。小微金融监管中存在着准入条件单一、监管标准重安全轻效率的监管价值取向以及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责不对称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小微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树立效率与安全并重的监管价值理念,重新分配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权等措施,逐步完善小微金融的双层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时间短,监管经验少,客观上存在对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监管处于事后监管,不能实现超前性和预警性。监管机构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其次,强调金融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