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信号     
《宁波经济》2023,(1):8-9
<正>国家发改委要求长三角打破壁垒实现统一大市场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其目标是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何民 《中国合作经济》2004,(8):29-29,31
目前,呼和浩特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引导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对接的有效中介,也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大力促进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种以千家万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日益显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瓶颈。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当前,广东企业的市场1/3在国外,2/3在国内,而其国内市场又有一半在省内、一半在省外。根据广东企业的现状和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广东企业积极扩大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其中,江苏、浙江、上海二省一市,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已经成熟。认真研究这一统一大市场和探索广东企业如何参与这一统一大市场的竞争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16,(8):75-76
吉林省科技大市场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7月12日,在吉林省科技大市场举办的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上,吉林省科技大市场总经理钟振华与中国技术交易所总裁郭书贵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优质资源共享、共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举办专业领域大型对接活动、开展成果转化系列培训、互设常驻对外工作站、联合举办专利拍卖等方面内容。双方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吉林省科技大市场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及跨区域技术转移;有助于与外地同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江宁  陈贞吉 《改革》2023,(4):99-1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逐渐走人市场,农业本身也不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小农户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成为在实践和探索中找到的正确解决农业、农民进入市场,农业与二、三产业对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办法。农业产业化可以理解为在市场经济中,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主导,  相似文献   

8.
过去五年来,中山大学围绕“国家需求、国家任务、国际水平”的指导思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极推动学校优势技术领域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主动对接”,推动学校科技管理政策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主动对接”,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对接”,中山大学与广东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全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广东跨国企业的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文/罗世强(一)广东跨国经营的现状与问题。改革开放16年来,为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广东省海外跨国经营企业达560多家,其中多数集中在港澳地区,占453家。在港澳的企业有一定规模,一般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意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正确理解《意见》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统一大市场"的内涵、目标及实现路径,广东经济学会于2020年5月10日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召开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邀请到该领域有专业研究的10位著名专家与优秀中青年学者,就"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物流是发展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加快产品流通速度的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流通成本.发展外贸产业离不开发达的现代物流系统,江门市要在建设海外丝路的伟大战略中有所作为,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就应该在现有的物流产业基础上,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全面对接广东自贸区;深化与港澳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建立区域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一、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系统,实现与3号令的全方位对接、全过程覆盖 3号令颁布后,上海市政府按照与3号令全面对接的要求,制订了《上海市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即36号令),从制度安排上确保国务院3号令在上海全面落地、全面对接和全面贯彻。 上海联交所严格按照3号令的要求,在市国资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了规范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现代化农业迅猛发展的新型模式。通过建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互助合作,走技术培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路,实现适度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探索把集体经济的发展同订单、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给建筑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采取7大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不降反升。一是加强与地方高端的对接,适当引进属地化营销人才;二是深入贯彻实施“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营销战略,着力拓展市场空间;三是加强风险防范,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经营人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具有流通环节多、信息不畅、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流通过程中损失过大、流通成本过高等特点,这是阻碍我国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可以说,农超对接模式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今后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在农村又一次带有方向性的变革,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青海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国际化,是一种全新的国际经济结构,它包括生产活动国际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其基本特征是: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的快速、自由流动,寻求最有利的配置,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决不能把推进经济国际化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开放,需要从更高层次、更深的内涵上思考开放工作,研究发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经济的视野,按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思路,综合考虑本地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全面对接,多领域。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底。为了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推行“农超对接”。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以农户需求获取、传递为重要特征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粮食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有效手段。该文通过常州市奔牛镇有关案例分析表明,农户结算卡是粮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农户结算卡体系的运用可以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产销数据,同时有利于相关部门为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前、产中与产后服务。农户结算卡作为促进粮食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信息化抓手,可以有效破解粮食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信息化瓶颈,从而为粮食供应链的整合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浦东新区拉开新一轮开发的序幕,大工地开始转向大市场,一批国家级大市场奏响东进序曲,众多新建市场个断涌现,逐渐形成浦东集物流。商流、人气流于一体的大市场框架。浦东新区大中场是山商品大市场(包括现货批发市场、期货市场)、要素入市场(证券交易所、黄金市场、信息、技术币场。房地产巾场、产权交易所、航运中心等)组成的完备的市场体系。浦东新区大市场体系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商品批发市场尚不成熟、要素大市场健康发展、大市场地域布局集中个陆家嘴地区等特点。商品批发市场蓬勃发展商品的流通主要由批发市场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