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二、加快国有企业退出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的要求与退出的复杂性使得国有企业退出已从被动性调整转变为主动性退出.退出的主动性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设计改革的方案与对策,破除阻碍国有企业退出的一些关键性障碍,采取多种形式和多项改革措施,加快实现部分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是否意味着国有经济将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否会进一步下降? 答: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是影响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但这种调整和改组,并不等于国有经济要从竞争性行业中全部退出,在这个问题上不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均占全国工商企业的1/2。实践再次证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但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前一阶段,由于改革还不配套,规则还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演绎为“国退民进”,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有的采用下指标、派任务、定时限、赶进度的做法,用搞运动的方式要求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有的把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4.
从规律性、科学性的角度,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对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1.抢占战略性领域,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 战略性领域包括基础性、公益性、安全性和先导性领域。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战略性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地国有企业战略调整 的分析,认为战略高速的重点是退出一部分竞争性行业或领域,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如何退出以及退出后所得资金作何用途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推动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有必要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的前提下,从发展和战略上调整和改组现有国有施工企业,推动国有资产流动和重组。本文拟就国有施工企业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问题作一探讨。 一、施工企业国有资产及其结构的主要特点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比例过大。由于计划经济影响,目前国有施工企业国有资本占较大比重,而国有资本中不良资产又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7.
去年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国有经济布局将面临着重大调整,在一些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将逐步退出,很多中小企业将进行股份化改制。ESOP作为企业改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8.
一、从体制上解决国有煤矿的竞争力问题 从体制上解决国有煤矿的竞争力问题,首先要科学地界定煤炭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还是属于垄断性行业或垄断性较强的行业。煤炭行业如果是竞争行业,那么介入该行业的企业就应实行一般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果是垄断性行业,那么,介入该行业的企业就应实行国有企业这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如何科学界定国有煤矿这种制度是否适应煤炭行业,我们应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介入竞争性行业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经济理论界,对于政府是否还有必要投资于竞争性行业或盈利性行业,发展在这类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有不同看法。其中,有一种观点主张,国有企业现在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主要理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性行业所需要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在自由竞争的机制下实现最佳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而无需政府的干预或介入。这种观点的进一步分析还认为,如果国家不再投资于这类行业,可以减轻其财政负担。然而,无论是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还是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来看,这种观点都未免有失偏颇。一、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结构模…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求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疑是其最为可行的途径。其实,我国国有施工企业和民企在经营领域已经有很多合作,比如在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这种合作也被我们称为“强强联合”,它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扩大经济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方特快     
曾经是上海国有企业最困难的纺织行业,经过这些年来的“第二次创业”,终于在去年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突破,为纺织服装作为上海都市型产业的地位确立作出了贡献。日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匡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言:“脱困只是第一步。作为竞争性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势在必行”。朱匡宇说,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是和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连在一起的退出,不一定就是卖产变现,也可以在增资扩股中缩小国资的股权比例。为不会再在所有制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市部分国有企业正按照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国有中小企业从一般的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以优化国有资本结构,营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的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厦门华纶纺织有限公司作为我市16家改制试点企业之一,正面临着一场深层次的变革。这场变革对广大职工的冲击和震撼将是巨大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职工队伍情绪不稳,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如何做好国企改制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敏感而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国家已经决定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管并处置这些银行的不良贷款。4月ZO日,负责接管和处置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立,这是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大家都主张国有资本从一些领域中退出。如果真要退出,我认为最应当退出和最容易退出的,除了中小企业,就是这些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因而已经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这批企业的数目可能很大。1995年清产核资的结果是3O万家企业中有37%在账面上就已经资不抵债。由此可见,问题的规模和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源于效率低下和很强的“退出壁垒”,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并非我国国有企业所特有。但我国这个问题如此突出,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高,又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主要不应是花费昂贵的代价解决效率本身,而是将国有企业按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改造,使国有企业不再是一个产权单一的庞大群体。一是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少部分企业可以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大部分企业可以保持国有资本参股。在控股企业中逐步…  相似文献   

16.
吕政 《中国工业经济》2004,(12):106-106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于立教授及其课题组,近年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辽宁省政府资助项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这本著作。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的专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关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利润最优上交比例的理论模型:对于那些企业投资回报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成本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在考虑其利润分配时要权衡两方面成本:一是因利润上交而导致的企业对外融资的交易成本:二是因利润留存于企业而可能被经营层侵蚀的内部代理成本,而利润最优分配应使上述两方面成本之和最小。本文基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62家中央企业数据展开计量分析,并对近几年这些企业的利润最优上交比例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从近几年中央企业经营数据看,国资委及社会对中央企业的外部监督较为有效,而就其中的净资产回报率高于平均社会资本成本的40家企业而言,由于利润回报率水平普遍较高,同时企业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又较高,故这些企业绝大多数其利润应全部留存。因此,若要利用国有经济支持公共福利,主要依赖的不应是竞争性行业的绩优国有企业,而应是垄断性国有企业与竞争性行业中企业投资回报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成本的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以及对后一类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权减持。  相似文献   

18.
严学锋 《董事会》2016,(4):80-81
国有经济通过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来实现,国有企业布局在公益类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的实现形式2016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一个转变、两个清单、三个归位”将是国资委今年的工作重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革能否成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保证企业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条件下,政府要从大量的微观管理事务中退出,转向主要依据法律,运用经济、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过分地强调放权让利,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没有跟上,结果经营者的行为难以合理化,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经营管理滑坡。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除完善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事前监督外,另一重要方面是要完善企业外部公平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等监督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竞争性…  相似文献   

20.
行至中途——再论国有经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国企改革处于对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整体认识阶段,"主导作用地位"与"平等市场主体地位"之间存在冲突,对业务性质的梳理面临困难以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未来国有资本应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对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步骤地进行,要考虑每个企业的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建议:1)对于一些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改革;2)在一些垄断型领域,首先要进行行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市场化改革;3)对于必须要国有资本承担功能的领域,要强化企业运行信息的公开,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双重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