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国际碳金融发展的大背景,通过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对于碳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碳金融相关体系尤其是中介市场的不完善、碳金融产品的创新跟不上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碳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低碳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需要实现全产业链的降碳减排。面向供应链的碳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碳资产、供应链和金融工具在低碳发展方面的作用,为缓解中小企业转型困境、实现全链条的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面向供应链的碳金融服务模式,研究发现国内主要采用“碳金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而国外则以“供应链金融+低碳供应链”服务模式为主导。鉴于当前低碳供应链发展滞后、碳金融应用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低碳供应链+碳金融”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并构建了面向供应链的碳金融服务框架。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提高供应链企业协同减排的内部驱动力、推进碳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以及如何加强对碳金融产品督查是当前发展面向供应链的碳金融的主要困境。为此,本文提出了推动我国面向供应链的碳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零售类、投资类、资产类和保险类碳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碳保险作为绿色保险的一部分,其财产险属性在分散碳交易风险、碳资产损失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碳保险发展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碳保险产品种类及其运作模式,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碳保险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活动,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对低碳经济有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碳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碳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马江波 《财会学习》2022,(24):119-12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因此,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国家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我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对我国未来应对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立足于当前我国“双碳”目标的具体状况,对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征收碳税的认识、碳税征收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有效解决策略这三个部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碳金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碳市场和碳信用的建立形成,碳金融也逐步发展起来,并有望成为改变世界金融格局的新力量。然而我国发展碳金融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亟需加快步伐。本文通过对我国碳金融的SWOT分析以及总结其他碳金融发展超前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启示,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为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保险作为企业低碳转型路径中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可以有效降低碳市场风险,促进碳金融发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碳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碳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从制度建设、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施建富 《时代金融》2012,(23):25-27
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期权期货等方面成绩斐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范围相当有限,对碳金融业务的创新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障碍,并以兴业银行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为例,提供了其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创新的主要经验,论文通过总结国外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施建富 《云南金融》2012,(8Z):25-27
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期权期货等方面成绩斐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范围相当有限,对碳金融业务的创新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障碍,并以兴业银行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为例,提供了其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创新的主要经验,论文通过总结国外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发展碳金融 促进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碳金融体系的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产物,在低碳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析了碳金融与低碳经济相辅相成的作用,并分析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利用碳金融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金融市场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的碳信用供应国,却始终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最低端。本文研究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对碳金融认识不足、交易风险复杂、交易市场发展落后等几大瓶颈,提出我国可通过提升资源意识并制定碳金融战略规划、控制防范风险、建立健全多层次碳金融市场等手段来发展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持续的全球变暖使得人们意识到节能减碳的重要性,也促使了碳信息披露的产生与发展。文章通过介绍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改善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持续的全球变暖使得人们意识到节能减碳的重要性,也促使了碳信息披露的产生与发展。文章通过介绍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改善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碳金融"是环保项目投融资的代名词,是国际金融界的新课题,泛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本文简要介绍"碳金融"发展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活动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固碳增汇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排放总量、行业分布、排放源、排放强度、区域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农业农村碳排放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重点领域和主要路径.涉农金融机构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要将农业农村减污降碳...  相似文献   

16.
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碳金融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形式,日渐为各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重视。我国敏感地探测到了碳金融未来蓬勃的发展前景,碳金融交易日益活跃。本文主要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在发展碳金融业务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发挥碳金融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以碳减排的价格信号结合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来引导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与欧盟、新西兰等国际成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及碳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总结国际成熟碳市场及碳金融的发展经验,是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他山之石。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成熟碳金融市场研究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碳金融市场和欧盟、新西兰、韩国等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异同;后以欧盟碳金融市场为例,从市场机制、配套措施和交易生态三个方面总结其发展经验,进而提出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伍星星  熊源 《金融与市场》2022,(11):35-41+76
科学准确地测算我国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有助于协同实现电力市场改革与碳金融市场中碳减排的气候政策目标。本文选取2014-2020年我国6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市场关联下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结果显示,我国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仅为6.8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电力市场未能与碳金融市场实现有效关联。碳金融市场配额免费分配以及电力市场电价“双轨制”是传导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电力企业在购买不同配额比例的情况下,碳价对电价传导率的变化走势。结果表明,在电厂营业利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购买碳配额比例增加,碳价对电价传导率逐步上升,当购买碳配额比例为8.81%时,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将达到100%。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建立.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也是履行"碳达峰2030、碳中和2060"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梳理国际国内碳市场建设概况,发现和分析国内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就金融机构支持碳市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活动,碳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碳金融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