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存在的依据是道德,道德能为法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依据,因此,它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3.
4.
5.
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二者互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作为人类社会规范世界的两个不同维度,是社会控制体系中的两个子系统。二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异和界线,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法律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基础,道德始终贯穿于法律过程之中,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道德是法治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有“理性人”的假定,理性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参与财富创造过程,依据自己的贡献分享其中的一部分成果,二是利用偷盗、欺诈、掠夺等手段,瓜分他人的劳动果实。当然第一种方式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第二种方式只能给社会造成损失,怎样防范和惩罚这些损人利己 相似文献
7.
当法律和道德有了分别之后,两者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立法角度传统中国注重的是道德的法律化而西方注重的是法律的道德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的选择应当是法律而非道德。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国家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与社会舆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与道德共同作用于社会,是两种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产生互动的规范体系。研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对法治实现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系统论观点,将法律与道德分别看成是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子系统,从自身身及其与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关系来阐明法律与道德与生俱来的天然源、缘关系,进而阐明二者协调发展对我国法治依法实现法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达到道德与法律的互契,从制度层面看,既要将人类的道德理想与原则外化为法律规范,也要使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与义务;从价值层面看,必须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成果中搜寻精华,汇总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西方的自然主义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两派各有自己的见解主张和论证理由。两派的论争,主要涉及到三次有重大影响的理论论战。本文主要就参加了三次理论论战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在三次论辩中的观点做一下重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与道德》一书主要内容的梳理,提炼出作者庞德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的思想精髓,即庞德如何在对19世纪三大法学派的反思和批判中建构起他的社会学法理学派的,并对庞德的思想做出简要的分析进而指出社会学法理学派的思想对于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及法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个朝代,其社会生活开始发生一种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变革,如果我们尝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明代政治领域的道德生活,那恐怕就非偏执莫属。而张居正的悲剧就是这种偏执的产物。张居正作为明代重要的政治家,在明代中叶国势渐衰、危机四伏的状况下,推行涉及吏治、财政、边防、军事等制度多方面的改革,成效卓越。他本人和他的改革成为研究明代历史不能跨越的重要问题。由于对祖宗家法的偏执遵守,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偏执追求以及对宦官的偏执认识,当然也包括张居正自身所具有的偏执精神,最终导致了张居正悲剧的发生。文章对张居正改革措施的消极和积极方面的分析,总结其对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带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一个社会的和谐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其中,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道德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会影响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根据辩证法中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理论,从经济人出发,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成果提出了道德发生的机制,阐明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实践中频繁出现的法律不及、道德无力的“无政府”秩序混乱现象,事实上已经给传统的法律与道德社会调控角色及其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本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与法律合理性角色及其构建予以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