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忠  薛松梅 《发展》2009,(12):110-1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已逐渐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培养全面发展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综合型(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型(具备音乐创造以及通过音乐教学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精神发展的能力)的音乐人才。探寻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唐雪梅 《魅力中国》2011,(3):139-139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的审美作用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为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为主,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刘冬 《魅力中国》2011,(20):195-19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不断更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才,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开发智力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而音乐教育恰恰能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合理的音乐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将音乐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从音乐教学的意义着手,从各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学对学生们的好处,并对如何创新音乐教学工作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轲 《魅力中国》2014,(9):94-94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渐发展变化而来,所以音乐教育更不可能只有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加入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复合性、创新性人才。声乐教学在高职高专音乐人才培养中如何结合本课程教学特点自觉遵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动态过程,在面对面的小课授课形式中,应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如确定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时问等和学生差异的不确定性等。使高职高专声乐教学课堂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宇翔 《魅力中国》2010,(3):302-303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沈平 《魅力中国》2010,(3):145-14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鉴赏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正是基于此探讨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田保卫 《魅力中国》2013,(12):13-13
音乐是一种为人们欣赏艺术的表现形式,陶冶情操。音乐教育可以认为人们,提高人们的人文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提升。教育活动在高校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增强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质量,这是建设的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陈跃 《魅力中国》2013,(16):222-222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当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但在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度还有待于提高。本文将对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原因以及途径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徐航 《黑河学刊》2011,(8):128-128
施行音乐教育实习是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专业计划的主要环节,它极好地落实了教学方案,达到了音乐教学目的,实施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结合的具体教学方针,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朱晓蓓 《魅力中国》2012,(32):111-111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型、实用性人才的摇篮,加强中职院校素质教育,是促进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对口性,而且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艺术审美、身心健康、积极心态的培养、创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让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怎样上好音乐课,怎样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东升 《魅力中国》2014,(26):192-192
今天,素质教育正指引着基础教育前行,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通过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重点探讨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改革的实效性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朝华 《魅力中国》2013,(25):257-257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王琳 《魅力中国》2011,(7):115-1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韩敏 《魅力中国》2011,(7):94-94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而今,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比之下,我国高等院校音乐素质教育差距极大,超过2/3的普通高校根本没开这一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通过音乐手段育人,是我国普通高校现代教育改革的重大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8.
侯思亮 《魅力中国》2010,(3):115-115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高校生情操,增强高校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快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快乐教育应该从情感教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高校音乐教育只有贯彻快乐教育理念,才能使高校音乐教育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展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夺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该文立足于音乐教育本身,提出只有在音乐教育的基本特性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中去寻找其价值及意义的观点。并从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感受性、审美性、实践性和文化性等四个方面的规定入手论述。同时,也澄清了目前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模糊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该文立足于音乐教育本身,提出只有在音乐教育的基本特性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中去寻找其价值及意义的观点.并从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感受性、审美性、实践性和文化性等四个方面的规定入手论述.同时,也澄清了目前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模糊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