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新闻舆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传统媒介报社的新闻采编人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事业发展需要新闻采编人员不断提高素养与能力。本文从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报社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并提出了其提高素养与能力的方法,旨在通过本文能够进一步引起相关部门对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视,为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改变了高校新闻编辑的媒介生态环境,客观上要求高校传统新闻编辑角色重构和采编流程再造.高校新闻编辑应从单纯的“新闻编制者”转向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提供者”,从单纯的“新闻把关人”转向“新闻解析者”与“公共论坛主持人”.高校新闻采编流程应从单一媒体转变为全媒体,从静态线性转变为多元互动,从传播者本位转变为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有采编和信息库的作用,导演和媒介的作用;案例教学的程序有理论准备、自学和讨论,讨论的方式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田  琳钰 《魅力中国》2011,(17):24-2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业已不能再依靠国家财政补贴,靠吃“皇粮”来维持生存和谋求发展,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同时,自从中国宣布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对媒介业掀起了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史上罕见的竞争浪潮。从昨日的形式“先行”,到今E1的“内容为王”,媒介明日的建设性发展俨然迈入采编业务与经营管理并重的新时期,在前者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业界与学界甚至应该将更多的目光集中于尚显生疏的媒介运营方面,其无庸质疑是中国目前媒介发展的“软肋”与瓶项。  相似文献   

5.
《江苏科技信息》2019,(32):25-28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规模、数量均呈现快速增长。面对日益增长的图书及科研需求,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有了更高要求。业务外包在高校图书馆采编领域的实践,转变了传统采编模式,实现了高效、便捷的采编工作机制。文章立足对采编外包的研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剖析了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从规划馆藏文献建设、科学合理选择馆配商、扩大订购书目范围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采编外包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界图书采编业务是非常常见的,图书馆的采编业务外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目前这种新型的采编业务的外包管理模式是时代的趋势。浅析我国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业务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特点,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为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思路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海滨 《魅力中国》2014,(14):303-303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新闻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新闻媒体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因为新闻质量的好坏与新闻采标工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了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做好新闻采编i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创新图书馆采编部门的服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采编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在信息时代,要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要更新服务观念和信息服务内容,转变采访系统服务方式,创新编目工作,更新服务内容,提高采编工作人员素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编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因此新闻采编课应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报网融合在网络特点影响下所具有的优势及未来发展中的可行传播方式。在融合中,不能单纯的从技术或内容上去考虑其最大效益的融合,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人"作为一个独立媒介在信息产生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滚动新闻是网络环境下的一个新式报道方式,标志着新闻的价值可以在网络及时性和采编记者的专业性中得到调和。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变成一个"新闻生产者",都能参与到未来信息的传播中。  相似文献   

12.
曹文琴 《魅力中国》2014,(20):285-285
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行业的环境正发生重大改变。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各种挑战,电视新闻采编应通过正确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发展策略,以更丰富的形式和新颖的视角加强采编深度,加强与新媒介的融合互动,以及提高采编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在新时期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原生态的民族新闻文化是我国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少数民族新闻采编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衍生后,民族地区新闻采编事务,开始迎来极为艰巨的挑战任务和困难.为了确保民族区域新闻工作与时俱进,笔者结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特色,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日常新闻采编诸多弊端挖掘,结合最新传播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当地赢取新闻事业关键发展机遇,继而为加强我国民族文化交流和完善新闻采编内容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丽 《理论观察》2011,(2):161-162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媒介,语言对广播媒体来说尤为重要。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这五大媒体中,报纸和杂志靠文字传播信息;电视和网络则声画结合,具有视听兼备的特点:而广播则是“听觉媒体”,声音包括语言和音响是广播唯一的传输手段。对于广播采编人员和通讯员来说,要想写好广播新闻稿,必须适应声音传播规律,掌握它的语言特点。为此.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5.
林进鸿 《魅力中国》2014,(14):305-305
随着思想文化的全球化,媒体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广播电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信息传递角色。采编技术的优劣与否越来越与广播电台的新闻成效息息相关。或许你会问什么是采编,字面上理解就是编辑跟采集。采集是采访和收集整理事宜的新闻事件,事件既要符合大众口味又要保持真实性、新鲜性、正面教育性。编辑指的是后期对新闻所做的加工整理,对选中的已搜集内容或剪辑或修饰,从而产生深谙大众心理的新闻。那么深入探析新编采编技术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及意义,并探寻与时代相协调的新的采编方式是使广播电台新闻事业长青的必备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璐 《改革与开放》2012,(4):178-179
企业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媒介,对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原有的采编思路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升企业报的采编水平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新财经》2009,(11):9-9
据消息人士透露,《财经》发生重大人事变动。继总经理吴传晖及经营团队60多人辞职后,采编队伍将于10月底递交辞呈,包括主编胡舒立,离职比例占到采编总人数的70%。  相似文献   

18.
张晋芳 《魅力中国》2011,(1):175-175
无论是采编主持合作型,还是采编主持合一型,还是全能型主持人,需要充分重视稿件的撰写,并通过对收集材料的有机编辑,做出一档既充分反映策划意图,又充满浓郁个性风格的节目来。本文主要对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潘志峰 《魅力中国》2010,(28):77-78
企业新闻报纸是社会新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新闻报纸,是企业党组织的宣传喉舌,是按照“三贴近”原则.联系职工与企业的纽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企业新闻采编一员,笔者结合切身体会,联系中小企业新闻报纸在采编现状,对企业新闻报采编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并就改进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采编播出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经济新闻采编比较难,难在经济新闻在稿件的形成内容上往往是数字、政策、措施占用的篇幅多,观众收听收看起来比较枯燥。如何引导受众收看经济新闻的兴趣和更加关注经济新闻,要求记者结合电视媒体的优势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实践证明只有了解懂得经济工作,才能报道好经济建设。学习和了解经济理论和政策条文,吃透文件精神,充分运用电视传媒的优势让经济新闻采编"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