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宝萍 《魅力中国》2012,(29):24-24
清末民初是豫剧红脸艺术的辉煌阶段,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伴随着豫剧女演员的兴起,豫剧旦角艺术即跨人了她的黄金时代,旦角剧目繁盛,流派众多,群星璀璨,迅速成为支撑豫剧艺术的中坚力量,自此豫剧艺术逐渐走向规范化。也使我感受到豫剧艺术的新的探索、新的追求、新的境界,标志着豫剧在走向成熟,以及对美学价值新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5):100-100
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经过河南豫剧院二团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和一代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素贞、杨发互以及一代著名豫剧演员谢巧官、轩玉亭等的精彩演绎,把一出来自于河南越调的传统剧目演成了豫剧的一个经典名剧和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这部戏久演不衰,几乎所有的唱段都广为传唱,几乎所有的豫剧院团都能演出该剧。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排演了此剧,我本人曾担当领衔主演,饰演一号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每到一处演出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牛利如 《魅力中国》2013,(14):102-102
豫剧古典戏《三哭殿》是一出中国豫剧的经典剧目,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豫东红脸王刘忠河,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王善朴,当代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都曾领衔主演过这部戏。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艺术影响最大、观众最喜欢看的还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唐喜成大师的演出版本。我们济源市豫剧团任家波老师师承于豫剧大师唐喜成,曾将此剧较好地继承了下来,又传承了下去。  相似文献   

4.
李雪梅 《魅力中国》2010,(22):54-55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戏曲教育家崔兰田在继承豫西调前辈艺人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崔派艺术,并且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我的恩师张宝英就是崔派第一代弟子中的杰出代表,并被专家和观众誉为崔派艺术的掌门人。现从崔兰田大师的表演艺术风格和张宝英老师学习崔派艺术的成功经验谈起,浅谈一下中国豫剧崔派艺术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文殿 《魅力中国》2010,(19):62-62
豫剧是中国戏曲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一颗璀璨的明珠,自清代中叶产生之处至今已有三百余载的历史。占据全国大半个河山、备受几亿人民推崇的中国豫剧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因此才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因此,凡梆子腔所共有的艺术特色,它都同样具备。但是豫剧在音调变化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一面,自成一统的。  相似文献   

6.
张鹭名 《魅力中国》2014,(17):98-98
美,是一切艺术的特殊目的。中国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能歌善舞,集视听艺术之美,感染观众,使人潜移默化。豫剧《秦雪梅》是我由衷钟情的佳作,在恩师于波的亲授下,有了更多的纵深体悟,进而更仰慕艺术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范丹鹏 《魅力中国》2013,(19):143-143
豫剧传统曲牌音乐,作为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或看做是豫剧艺术的一个分支,一个子系统,它理应和豫剧艺术的生成发展相同步。  相似文献   

8.
李红晓 《魅力中国》2013,(17):95-95
河南豫剧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全国地方戏之首,在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河南豫剧,不能不说豫剧音乐,更不能缺少在豫剧音乐伴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豫剧锣鼓,也就是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是戏曲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张梨娟 《魅力中国》2013,(17):118-118
豫剧是我国分布地区最广、欣赏群体最多的地方剧种,更是最具河南特色的传统艺术瑰宝。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豫剧也面临着强烈的冲击。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我们豫剧工作者和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如何继承与发展豫剧艺术,重新焕发她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高向华 《魅力中国》2014,(4):221-221
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他艺术美学的代表作,他已经不仅仅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又一代表人物,更是视觉完形理论的开创者。他通过引入0理学和物理学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使我们对艺术的感性理解更具体更科学化。光线和色彩是他视知觉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王海升 《魅力中国》2013,(11):70-70
作为一名豫剧演员,我常常在想,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丰十会时代得以生存与发展。那就是,多多地关注当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情感世界、矛盾斗争,只有敢于去表现当下社会焦点问题,去塑造刻画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就能很快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能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活力。在从艺的几十年问,我演出了很多古典戏、新编历史戏,也演过几部现代戏。也正是出于对目前戏曲现状的忧虑,我特别希望多演几部现代戏,多塑造几个栩栩如生、鲜活可爱、真实可信的现代人物的艺术形象,丰富中国豫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探索与努力。感谢许昌市公安局和许昌市万里豫剧院,感谢著名剧作家齐飞,感谢著名导演李利宏,给我了一个机会。让我在豫剧现代戏《中原警事》中担纲领衔主演,饰演为人民服的公安局长魏民。  相似文献   

12.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0):85-85
在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确立了在整个豫剧史上的位置。他曾经创造了一个生行流派与六大旦行流派相抗衡的神话,成为那一时代叱咤豫剧舞台的领军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派艺术在传承上令人堪忧。我认为,一个流派能不能被较好地传承下去,是以它的演出剧目的多少与社会影响为标准的。其次,就是它的声腔感染力与表演征服力能不能被当今的豫剧观众所接受、所熟悉、所传播。  相似文献   

13.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豫剧是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盛开地那么鲜艳,那么引人注目,彰显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人驻足观赏,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5.
方小珂 《魅力中国》2013,(14):103-103
豫剧滋生于黄河两岸,根植于中原腹地,蔓延于神州大地。它承载了厚重的河南文化元素,以鲜明的个性在中国剧坛独领风骚。豫剧声腔中倾吐着中原儿女的心声,凝结了河南的风土人情,其唱念做舞皆有力的展现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它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戏曲服装文化是戏曲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的创作。人物造型,  相似文献   

16.
关美丽 《魅力中国》2010,(22):59-59
我对豫剧马(金凤)派艺术情有独钟,因为由马金凤先生创立的豫剧六大流派之一的马派艺术,是一株苍翠刚劲的艺术常青树,是一朵芬芳飘溢的牡丹花。自从1998年起,我跟随马金凤老师学艺十余年来,主演了豫剧马派的几个代表剧目,表演及唱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我荣幸地被豫剧大师马金凤正式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17.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0):75-75
中国豫剧常派名剧《大祭桩》是在豫剧传统旧剧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经典名剧。我的恩师虎美玲师从于爱国艺人、人民艺术家、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常香玉先生。虎老师不仅继承了这个常派代表性演出剧目,而且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这部古典名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时代更加好看、好听、耐品,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彰显着新的艺术魅力。作为虎老师的人室弟子、常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我特别喜欢这部唱念做舞四功并重的吃功戏,所以在跟着老师学这出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李红彬 《魅力中国》2014,(1):102-102
豫剧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大剧种之一,其突出的艺术特点便是特别“注重唱”,以“唱来彰显它的艺术魅力”。在豫剧中,“唱”居戏曲“四功”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戏曲艺术的性质,而豫剧是一种本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主要是由演出的形式表现其艺术的,演出场所和社会有间接的关系,主要是以人为、公众为背景的历史艺术。在我国的演唱历史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其演唱的艺术研究范畴来说,重点关照的发声、吐字技术与技巧、演唱艺术风格等乐声本体内容,但是,更全面的研究艺术包括与“唱”有关系的各种理伦技巧,唱的艺术并不是停留在原始的单调的唱腔基础上,更科学的将其划分为大本腔、二本腔、艳腔、阴阳腔、夹本音、炸音、夹板音(万应腔)等七种用嗓方法类型的呼吸、发声、共鸣、音色、吐字,了解这些艺术对于整个豫剧的发展有更细致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6):108-108
崔兰田大师创立的崔派艺术是豫剧旦行艺术的重要流派。崔兰田擅演悲剧,其常演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等剧目被人们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塑造这些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使她的唱腔表演形成了深沉哀怨、含蓄蕴藉的特点。声腔往往是区分剧种与流派的主导因素,能开宗立派者其声腔必有其卓尔不群的艺术感染力。在豫剧界内,崔派艺术的悲腔寒韵尾可谓独树一帜。我师承豫剧名家范静。崔兰田大师为我师从流派的宗师。我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通过恩师范静的言传身教,进而对师祖的艺术有了较为深人的体悟。  相似文献   

20.
王好文 《魅力中国》2013,(13):81-81
近年来,豫剧生行的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使豫剧生行的表演艺术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本文对豫剧生行艺术家唐喜成演唱的豫剧《三哭殿》选段“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刘忠河演唱的豫剧《打金枝》选段“夫妻争吵可是常有的”和豫剧《打金枝》选段“一个家住无锡地”进行艺术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