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晨 《魅力中国》2011,(17):128-128,124
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有发生,然而由于现行法律的规定,进行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存在颇多困难。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对在我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是对传统诉讼制度进行理念性更新与突破的新型诉讼.分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研究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特征,对于科学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和健全经济法的调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是法治进步的结果,同时又在推进法治发展。这个制度已经在法治先进的国家中建立,并成为行政诉讼的发展方向。随着政府管理范围的扩张,政府损害社会利益的事件日益增多。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大众呼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因此,文章通过论述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现状,分析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一个陌生的词语-公益诉讼在媒体上高频率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从世界范围上来看,公益诉讼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各主要发达国家早已不同程度的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我国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公益诉讼制度.据此,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在考察了各主要国家公益诉讼制度得失的基础上,对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初步设想,以期对我国将来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影响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单一的行政监管环境模式和现行法律制度,由于存在着种种缺陷,不足以对环境形成周全的保护,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显得日益迫切。文章在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阐释之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实践中,以适用金钱赔偿责任为常态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暴露出金钱赔偿责任认定难、与公法责任相冲突等问题。然而对个人信息侵权行为进行分析,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并无适用金钱赔偿的情形和理由。制度目标的不明确亦是导致公益诉讼适用金钱赔偿的原因,对此应明确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损害”的制度目标。基于此,对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修正,以期实现与现有法律体系协调统一,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俊 《魅力中国》2014,(2):342-342
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一定的限定,不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应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和环保公益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建议立法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起诉资格。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很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尚未真正建立此制度,但学术界、司法界已对它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形成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公益诉讼制度已在我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为公益诉讼制度首要组成的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将会面临多重困难。文章介绍了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从理论上对主体制度构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张建立既能突破主体一元化桎梏,又能有效预防滥诉的公益诉讼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芳 《魅力中国》2010,(32):155-15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侵害公众环境权益事件频频发生,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但中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规定尚存在缺陷,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笔者认为,应扩展环境会益诉讼原告资格,维护我们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将"公益诉讼"纳入法律的范围,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安全,加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公众造成不安和恐慌的同时,也不断蚕食了国家行政机关、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严。为了保护公民利益,我国从立法和实践层面出发不断努力探索。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还存在很多的空白。文章通过对"公益诉讼"的深入剖析,论述构建完善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希望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新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明确提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但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诉讼制度,日益受到关注,建立相应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拓宽原告的资格,建立相应的诉讼制度保障,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公益诉讼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公益诉讼在法律上的缺位.使得在制度方面时公共利益的保护尚显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建立公益诉讼势在必行.公益诉讼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是回应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行民主监督.切实保护包括当事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吴晖 《中国经贸》2010,(22):85-86
经济公益诉讼是与经济法在内在精神和品格上相得益彰的独立诉讼制度。这种独立的诉讼制度带有强烈的公益色彩,有效地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而使经济法体现社会本位的宗旨更为明显,使经济法律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它也有利于经济法对民法功能缺陷进行弥补,限制经济上强势阶层的专横和保护弱势阶层的利益,并从诉讼制度层面上巩固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代刃 《特区经济》2007,(12):247-2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行政公益诉讼,公共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社会谈不上和谐。行政公益诉讼与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上具有一致性,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益和私益间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从而保证现代社会在法律规制的轨道上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娥 《理论观察》2013,(3):82-83
随着经济发展和审美消费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成为各发达国家和地区争相掠夺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保护和立法保护为主,而在司法诉讼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制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侵权具体类型出发,探讨外国的保护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借鉴他国有效的制裁保护制度,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中引入公益诉讼,针对我国目前诉讼制度存在的障碍,提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孙白 《魅力中国》2010,(23):154-154,167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对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由与之无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或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的诉讼活动。在我国研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使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得以发展和完善,促进政府铱法行政椎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公益诉讼制度是弥补我国传统三大诉讼在排解劳动争议和处理侵害集体劳动权利的行为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的必然要求。为维护劳动者公共利益之需要,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有关组织和个人可以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慧 《魅力中国》2014,(26):303-303
公益诉讼起源于罗马法,并先后波及世界各国,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公共利益领域的冲突不断凸显,但由于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范围很有限,并且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与不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尚不成熟的公益诉讼制度加以完善,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全庆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0-52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国外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探讨,提出了我国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雒彬 《理论观察》2014,(9):92-93
公共利益与每个公民切身相关,公益维护有利于社会平稳、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公益救济涉及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旨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构建合理的经济法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经济法公益保护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