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亮  孙德君 《黑河学刊》2009,(2):120-121
综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包括:大学生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的关系、大学生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等。现有研究存在着“定性研究不够深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有分歧、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已有文献进行编码及处理分析研究,根据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理论,将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表现分为自我孤离和人际孤独两类,其中人际孤独涉及到家庭、同辈群体和学校各个层面。并从学校社会工作等介入途径,探讨舒缓甚至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具体介入方法,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地成长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孙淑芬 《黑河学刊》2013,(10):183-187
探讨社区老年增权小组工作对改善老人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增权和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针对老年人孤独感和无力感,设计了老年小组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采取小组工作的形式,对12名老人进行了辅导,并对其在辅导前后均用自我效能感评估表进行测量。结果:老人在适宜的小组中,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提升。在社区开展老年小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陈辰 《黑河学刊》2011,(1):133-134
对有关于儿童孤独感和同伴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了解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同伴接纳水平较低的儿童会体验到较高水平的孤独感;友谊也与孤独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交往是网络交往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青年人际交往形式的发展。网络虚拟交往中,青年形成的自我认同的力量、自我认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网络虚拟交往中青年的自我认同出现了危机:青年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相分离、青年虚拟自我与社会关系相分离。提升网络虚拟交往中青年的自我认同,必须确定青年自我认同的标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认识网络的观念、积极正确地利用虚拟网络交往。  相似文献   

6.
刘芳  刘世瑞 《科学决策》2008,(10):80-80
目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衡阳市3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并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显著相关,高孤独感学生大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低孤独感学生大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目的是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在孤独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家庭支持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雪莹 《魅力中国》2011,(2):221-221
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UCLA孤独感问卷对243名大学生进行成人依恋方式和孤独感关系的探讨。结果(1)无恶发经历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大学生;(2)孤独感和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3)将孤独感分为高低分组,高孤独感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结论:孤独感和恋爱经历会对大学生依恋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孤独感被指出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前人关于孤独感的研究内容,提炼出关于孤独感研究领域较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同一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使用自行编译的Young·K·S网络成瘾问卷、自我同一性形成度测量问卷对武汉市4所高校299名大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分量表上得分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行为会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负面影响;性别、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网络成瘾问卷总分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相比较具有其较明显的特点:网络身份匿名性、网络形象创造性、网络角色多元性、网络主体随意性及网络客体掩蔽性.针对以上特点,网络"自我"的理论解释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自我意识双因素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陶宇 《新西部(上)》2016,(10):125-126
为分析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问卷修订版,对两所中学966人发放问卷。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总均分相关显著,且自我控制的冒险性、行动性和简单任务倾向三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后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网络分析和销售绩效管理的角度,分析销售人员自我监控人格对其组织内部整体社会网络构建、组织外部客户网络构建及其销售绩效的影响。着重探讨关系双方不同自我监控水平组合对关系建立、发展、维系等的动态影响;分析组织内部社会网络与外部客户网络对销售绩效的不同影响及其交互效应;讨论产品复杂性对自我监控人格、内外社会网络构建与销售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文献推演了前述研究假设,理论贡献体现在从关系双方的自我监控水平组合来考察其对社会网络特征和销售绩效的影响,探索了自我监控水平对社会网络特征的动态影响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捍卫社交     
历经数千年,虽然人类的孤独感依然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社交网络以捍卫社交之名的强势涌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社会的欠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地区调查基础上,通过对白裤瑶的民族认同意识、传统伦理规范、传统信仰、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思想等方面进行考察来探讨白裤瑶传统文化维系与认同现状。通过对白裤瑶民族的文化分离感、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独感等方面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白裤瑶传统文化的解构痕迹与认同危机。提出保护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和增强认同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冯欠欠 《魅力中国》2011,(15):212-213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心理障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自我分化主要表现为的四种心理矛盾与冲突,理解这四个“冲突点”,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认清认识自己在网络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提高自我分化水平,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也为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障碍提供政策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徐琳琳 《辽宁经济》2014,(10):84-85
微时代的来临,网络伦理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培育虚拟自我的网络伦理意识。网络伦理意识养成的过程,是将网络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内化为网络活动者自我道德意识,并指导其实践的过程,需要通过道德自律和他律结合,公德与私德统一来实现。对微时代网络伦理的研究将有助于网络环境下新出现的一些社会伦理问题的治理和解决,为建设和谐、健康、蓬勃向上的网络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发明者创新网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但影响的强弱及方向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研究以2000-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MCMC),探索网络嵌入对发明者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发明者网络关系强度及结构洞通过推动自我网络稳定性而提高创新绩效;发明者利用性学习能力越小,关系强度及结构洞对自我网络稳定性的推动作用越强;发明者利用性学习能力越小,自我网络稳定性在关系强度及结构洞与创新绩效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越强。本研究明确了创新网络的内在功能机制及边界条件,对发明者创新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盛婕 《理论观察》2022,(10):97-101
网络话语权力对青年自我塑造过程影响日益深入,文章尝试分析网络话语权力如何在青年的自我认同中发挥作用,以及其活动实践背后的运行逻辑与特征。网络话语权力针对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施加影响时具有层级性、广泛性、群体间的区隔化、碎片化的模式特点,此环境下青年群体重视个体感情和情绪的感性共同体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个体的身份化倾向愈发凸显。同时,青年在生活意义和个人价值等日常生活的反思中更加碎片化与区隔化,焦虑、迷茫也扎根在青年自我塑造的历程轨迹之中。若想实现网络话语权力对青年群体的合理辐射,需要多方主体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网络学习系统和网络考试系统,为了探究商务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自我效能、焦虑量、学习策略和历史成绩进行采集,本文采用了主流数据挖掘工具Clementine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分析了成绩和自我效能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