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解决大批量固液过滤作业带来的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操作失误率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多功能旋转固液过滤装置。利用旋转装置的性能,实现了批量处理过滤作业;通过装配清洗装置,实现了就地、及时、彻底的清洗功能;安装简单的吹风装置即,实现自动干燥功能。结果表明:多功能旋转固液过滤装置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过程安全性、减少操作失误、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翁裕峰 《魅力中国》2010,(35):192-193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高中一学生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取得明显效果。从较单一的模仿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探究进而达到一系列的综合性教育目标实现。将该案例提出,以期思索一起推动教改,使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杨玫瑰 《魅力中国》2013,(20):207-207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使这1种兴趣能够稳忘刿弗列寺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当抓好以下几点。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新教材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可以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是通过水溶液中的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这一慢速反应,在不同浓度、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差异去求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及活化能,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知识、学会数据的记录及处理。通过对该实验试剂用量的调整、操作方法的改进以及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显示改进后的实验,学生更易操作,对数据的测定与处理更方便,试剂用量少,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王业增 《魅力中国》2011,(1):249-249
开放高中化学实验,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从创新角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对高中学生试行开放式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积累更多、更丰富、更细致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开放实验中,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培养了独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就如何实施开放化学实验,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杨勇 《魅力中国》2013,(5):165-165
高中物理学科是高中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一门学科,大多同学对这门学科不太感兴趣。原因可能很多,但归根结底这门学科是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相似文献   

7.
宋向飞 《魅力中国》2011,(12):313-313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实验探究法实施的前提,其重要意义勿庸置疑。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1)反应装置小,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2)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3)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4)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便在课堂上演示;(5)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具有知识能力并存,突出能力培养的特级教师化学实验辅导的实验录像光盘,在powerpoint课件中插入录像,使学生能够身,陆其境,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应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做实验前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能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去充分思考,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最终能利用身边材料,自制仪器做实验。  相似文献   

9.
褚彧 《新西部(上)》2014,(12):163-163
文章探讨医科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途径:首先,开发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材料尽量用毒性小的,同时,缩减合成实验的规模,改革实验设施,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其次,注重实验思维训练,实施启发示教学,注意归纳实验方法;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化学职业技术教学中知识的零散性、易混淆性和实验操作的失误性、危险性,必须从化学分子式与物质俗名、颜色及化学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全面扎实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化工专业技术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污染问题,运用绿色化理念,对如何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从分析化学实验的准备、实验教学、推广微型化实验、科学处理实验后废弃物等多种途径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2.
罗黎 《科学决策》2008,(10):96-9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出安全化、微型化实验,补充一些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雷平涛 《西部大开发》2009,(11):150-151
本文总结归纳和简单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常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在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使实验异常现象变废为宝进行综合利用等方面,结合我自身经验与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辉  罗艳丽 《魅力中国》2013,(8):379-379
本文介绍了教学计划,生产机电控制训练装置设备的设计原理,设计思路,以及在设备改进方法的应用。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的前提下,力求运行可靠。操作安全,结构简单,经济成本,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自我学生平台开发的机械和电气控制设备。对于机电控制环节的训练设备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江 《魅力中国》2010,(31):148-148
针对路面沥青拌和机燃烧室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易坏特点,通过实践总结及应用,提出一种成本低,可就地取材,随时维修,操作简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力工井巡检效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电力工井勘察工作开展前的井内气体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电力工井探测装置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防水性能差等问题,研制一种拔插式电力工井气体检测装置,将气体感知模块与气体显示模块分离,气体检测模块采用插拔式设计,同时在杆体与下安装座之间安装橡胶密封圈,防止部分积水渗入到杆体内部.为了验证研制的电力工井气体检测装置的防水性及检测效率,对装置进行试用与测试,结果表明拔插式气体检测装置灵敏度高,可操作性强,对电力电缆、井下作业等气体检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种自然学科,其在分子以及原子基础上对物质构成以及性质等进行研究。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要重视其实验操作方面,因为在这其中能够对化学的相关反应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将相关知识深入的掌握。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在化合以及分解等相关反应的基础上阐述化学反应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胡良明 《魅力中国》2013,(10):242-242
在化学实验中平时发现的奇异化学现象,要研讨要探索,就要动手做实验。然而,大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和危险性。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都是一个污染源,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  相似文献   

19.
邓佳 《中国西部》2012,(9):108-109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开展化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农村中学情况特殊,没有实验室,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条件相当有限,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实验素养培养。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开展碲化铜渣快速处理生产二氧化碲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初始浓度为120 g/L,液固比为3∶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 h时,经逆流二次浸出,碲总浸出率可达90%。碱浸液通过酸碱中和沉碲,碲沉淀率达99.9%,生产出的二氧化碲产品平均纯度为95%。该工艺路线流程短,操作简单,可以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并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无须增加设备投资,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