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晓丹 《理论观察》2010,(5):F0003-F0003
所谓民生新闻。指的是对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进行积极的关注,并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民生新闻近几年已经从电视媒体拓展到平面媒体,成为最常见的新闻价值取向之一。报纸作为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体,也积极引入民生新闻,赢得了读者与市场。目前在新闻理论界。  相似文献   

2.
周文志 《魅力中国》2014,(1):324-324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迅猛发展,成为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新的冲击波,很多人形象把它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一次重要变革。从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创始至今,民生栏目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各地方电视台在原有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大力开办民生新闻栏目,但是随着民生栏目的不断增多,一些栏目出现的问题也更加突显,本篇论文将对地方台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华 《魅力中国》2014,(10):285-285
近几年,民生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也已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 各地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开播至今,经过了不足十年的发展,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地方电视台开设多个频道、一个频道多档栏目都是民生新闻的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4.
丁文强 《发展》2010,(7):86-86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宣传方式的多元化,民生新闻以贴近性、通俗性、参与性等特点,迅速成为各级电视台提升收视率的一大法宝。作为电视传播网络中最基层的县级台,在增加民生选题“占有量”的同时,更应提升民生新闻本身的“含金量”,更好地发挥民生新闻在促进社会和谐、弘扬先进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在各大报纸、电视、网络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当前的经济新闻媒体报道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很多读者不愿看经济报道.如何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已成为新闻媒体完善的首要使命.文章从经济新闻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读者提高经济新闻的关注度的策略,以便让经济新闻的传播实现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莹 《理论观察》2008,(6):160-16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闻报道的新概念。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栏自《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最早是在平面媒体上诞生的,但是却在电视中得到了更充分地发展和应用,以至于现在人们一提起民生新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零距离》,就是电视。那么,民生新闻在地方性媒体扎根的优势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朱慧  何慧琴 《魅力中国》2010,(19):148-149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热播,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一直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因而可以这样认为,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作为电视媒介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民生新闻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初,晚报、都市报上的社会新闻和市井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最初状态出现。之后通过电视媒体,1995年北京电视台开设了《点点工作室》,开始有了民生新闻的品质。近几年,民生新闻开始推广,成为电视新闻的主体并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刘跃 《理论观察》2008,(3):154-155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闻报道新概念。自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后,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最早是在平面媒体上诞生的,但是却在电视中得到了更充分地发展和应用,以至于现在人们一提起民生新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零距离》,就是电视。那么,民生新闻在地方性媒体扎根的优势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谷文 《理论观察》2014,(2):102-103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自从一诞生就承担着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的责任,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的新闻报道,平民百姓十分关注,新闻内容与日常生活生计息息相关,受地方受众的欢迎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节目的成熟而慢慢显现。在一种节目形态快速发展、兴盛之后,停下来认真思考、审视一下当代电视民生新闻的成败得失是非常有必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也终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魏永玲 《魅力中国》2014,(20):290-290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新闻相比,网络媒体新闻不但具有其二者的一般功能,更是呈现出种种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爽 《理论观察》2009,(4):159-160
在媒体多元化成为趋势形势下,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一直受到来自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的冲击。这种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已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生存。面对此种,各报业纷纷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于是,强调复合新闻、战略报道,站在问题终端和全局层面对新闻进行深度经营,完成新闻信息深开掘和本质再揭示,推出权威报道,以期使平面的报纸产生立体化的传播效果,成为大家纷纷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同时,也成为各级电视台抢夺观众,提高栏目收视率的有力武器,特别是本土化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省市地方频道角逐区域市场的第一选择。《百姓关注》作为贵州电视台的一档民生类栏目,自2005年4月开播以来,不断关注百姓,走进百姓,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该栏目已占据了同时段贵阳地区收视网52.8%的收视市场份额,最高周平均收视率达22.8%,均为全国同类栏目中排名最高,已成为贵州电视台的金牌栏目。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从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创始至今,诸多业内期刊关于民生新闻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样一种新闻现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拟在一些学者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结合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显性表征,力图进一步廓清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报道题材等基本性概念,审视和揭示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性所在,从而在整体上对民生新闻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其在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解和实践上存在的农民话语权缺失、背离新闻特性、同质化等误区进行进一步辨析,并试着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浅议如何提升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在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以民为本”,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只有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民生新闻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拓展报道领域,突出地方特色,彰显节目个性,才能全面提升报道品格,最大限度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地的广播电视报也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出版发行系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新闻编采能力。那么如何搞好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尤其是作为周报,如何克服新闻少、新闻报道一般化的问题,笔者认为搞好深度报道是剂良药。深度报道是广播电视报增强竞争力,增加可读性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纸等各新闻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广播更注重与听众沟通,电视也把视点瞄向老百姓,焦点节目红红火火,报纸,尤其是全国性的日报、晚报,不断推出主题重大、角度新颖、采访深入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每每在…  相似文献   

18.
向曦 《魅力中国》2014,(6):315-315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民生新闻,部分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期待,尝试让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有机融合是创作此类作品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新闻采编、新闻创作实践和新闻创作理念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规律,提升时政新闻是的节目质量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19.
肖淑芬 《理论观察》2009,(6):170-171
一、报纸要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 “民生”,《辞海》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国家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物质需求与精神特征相结合的态势。“民生”与大众传媒结合势在必行,“民生新闻”也便应运而生。一般说来,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需要有平民的视角、民生的内容、民本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徐晓辉 《理论观察》2010,(3):155-156
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于上个世纪末,成为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电视形态,以其关乎民生、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的传播理念.早已在各地方电视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现已占据了各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半壁江山。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各地方台民生新闻大多经历了急速、火爆、躁动的“青春生长期”.继而显现出“生长痛”一成长之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