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流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凸显社会大众对政府信任的下降与流失的现实。转型时期整体社会信任的缺失、政府非科学的政绩观的危害、政府非民主非科学的决策机制与行政效能的低下,以及权力腐败等是当前政府信任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化解信任危机、重塑政府信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群众心理学视角下结合社会各界的看法和态度对宁波镇海区反对PX项目事件进行了简要分析。特别指出:邻避冲突是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我们又缺乏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在事件发生时,政府应积极听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并通过外部性内在化,补偿和搬迁等方式来平息居民的对立情绪,才能不会让事态恶化。  相似文献   

3.
郑娟  邢孟军 《宁波经济》2013,(4):36-38,43
各地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暴露出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尤其是事件结束后政府公信力重建问题。建立政府公信力,当前已成为世界性命题。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会导致政府缺乏社会公众的信任,各种政府行为包括经济社会管理行为也不易被公众理解和支持。建设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注重宣传政策,让民众达成共识;发展民主,扩大民众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重视信息公开,提升媒体公关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周玉萍 《魅力中国》2013,(19):72-73
当前中国正处于迈向人均GDP10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因为发展中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因素,社会矛盾加剧。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播、人群的动员聚集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中国群体性事件较为多发,激化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矛盾,动摇了政府公共决策合法性基础,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以江苏启东事件为例,运用利益相关分析与群体行为组织动员机制。研究群体性事件的发酵产生过程,从而针对性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为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鑫 《中国经贸》2011,(16):150-150
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群体之间情况复杂,导致群体事件经常发生。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与规模、参与者多为无相关利益者、斗争对象多是政府一方三个方面说明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殊现状,以期能够引起我们警醒与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丽 《理论观察》2013,(11):32-33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情绪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但也存在诸多负面情绪.增强公权力的信任度是重建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而政府官员在面对媒体及民众时的群体性感染力量对公权力的信任度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本人从政府官员的情商培养和积极的思维习惯两个角度阐述了应如何利用好群体性感染力量,以重建官民互信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增多的趋势。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因为环境资源利用的不公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浙江东阳一则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政府和民众三方在利用公共资源中的利益格局,及其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从全国环境信访数据变化分析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趋势,再根据广西近几年环境信访数据变化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状况,以社会冲突为视角分析广西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从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主体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政府公信力的弱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与民众的沟通状况。在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和媒体等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及如何准确有效地发布权威信息来消除谣言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了某些基层政府在群体性事件应对方面存在乱扣帽子和丧失原则等误区,进而提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以预防为主,结合以人为本、信息公开、利益协调、依法处置等原则,从而提高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体,其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事关民众利益的重要向度。基础的支持因素是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社会资本尤其是政府拥有的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解释变量,在不同的范式框架下表现为规则与程序、信任、互惠机制以及非正式规范等内容,它的有效构建为政府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任是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政府信任与否影响着政府施政的能力和效果,而政府如何作为,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则是能否赢得民众信任与支持的关键。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政府信任缺失的问题。现从政府信任的内涵出发,研究讨论政府信任赤字表现形式,并在政府信任重构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偶有发生,在治理中的政府公信力是解决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基础,因此,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快速、最优的解决社会公共事件及群体性事件是政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以及怎样在突发事件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微评     
《PX之壑》@青石旧友:上马PX项目的地方政府需要更为透明的决策机制,更为严苛的执法环境。@淼淼:在千方百计上项目的同时,不能只顾利益,而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ZM小雅:公众需要以科学的精神认识PX,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三者建成合理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孙照峰  米多 《魅力中国》2011,(17):72-72
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突出因素。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诱因.政府在加强自身执政能力的同时还要从各方面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做到真正的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6.
陈峰  李景平 《理论观察》2013,(10):17-18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频发、易发的趋势,这些群体性事件不仅扰乱了民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严重损害.本文聚焦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办法,以期能为社会和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董敏 《魅力中国》2014,(17):10-1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在做出重大决策时,没有做好事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而造成重大决策事项在实施过程中损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进而发生公民通过“体制外方式”维权的结果,因此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其必要性。在风险评估中切实做到均衡各方合法利益分配是整个风险评估的重中之重。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的一再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付倩倩 《发展》2015,(3):32-33
前期信息公开不够,中期沟通回应不足,后期无原则妥协。几乎所有造成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项目最终都呈现出"政府拍板—民众抗议—项目搁浅"的反应模式。10年,100个决策偏误案例。我们试图通过一种反向的视角为地方治理的图景做一组刻度和注脚。这其中,有悬而未决的积弊,也有被动应对的新题。如今,我们再次审视这些曾经在当年留下过  相似文献   

19.
梁华 《改革与开放》2013,(19):48-49
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了某些基层政府在群体性事件应对方面存在乱扣帽子和丧失原则等误区,进而提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以预防为主,结合以人为本、信息公开、利益协调、依法处置等原则,从而提高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20.
周雪 《魅力中国》2010,(26):122-122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转型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种人们表达利益诉求的非理性路径,近年来成为在我国频现的社会现象焦点,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则成为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而当务之急应是通过依法行政建立一套健全的预防机制,尽量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从而为更好的促进社会稳定和秩序健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