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帷幕注浆处理隧道内涌水施工技术,对处理隧道穿越围岩节理发育,高压富水区,避免突发性涌水、突泥发生具有明显效果。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施工中采用此项技术,保证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2.
张磊 《魅力中国》2010,(23):353-353
隧道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是新奥法(NATM)原理修建隧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奥法的理论基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原有强度,允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并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变形动态的隧道开挖支护的原则,使隧道围岩的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使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郝璟 《魅力中国》2014,(10):347-347
本文针对铁路隧道施工流程中的细化工序进行分析,其间配合数值验证技巧,对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中拱脚稳定性控制手段实现科学总结。验证资料体现为:实际施工流程中拱角沉降和水平收敛作用明显;施工过程中的大部分变形问题主要由拱角结构围岩屈服作用引起,尤其在台阶施工法机理中,此类结构的破坏效果会随着台阶高度提升而引起拱脚局部位置失去平衡效用,同时这类隐患长期放纵还会导致整体剪切失稳结果。因此需要利用现场拱脚变形效果作为线索依据,分别选取不同关节节点实现长、短等台阶施工方案,并透过各类高度模式下极限位移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提炼出改善环节中的必要基础稳定条件,为后期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切实保障,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5.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两种不同初期支护方式作用下的隧道模型,对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对比其应力分布和围岩位移情况,选出更为合理的支护方案。研究发现:预应力锚杆能够及时为隧道围岩提供支护作用,不存在支护时效的问题,而普通水泥砂浆锚杆需等地层产生变位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流速的水工长隧道来说,为了减小隧道环境内滤气与冲击波的不良影响,隧道洞身后续必须通过修建衬砌的方式来承受围岩压力以及内水压力,因此隧道小断面施工必须采用一种“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隧道洞身岩体的平整性要求。文章以某地引水隧道工程的施工项目为例,对小断面开挖的光面爆破方案设计、爆破施工技术中洞内炮眼布置、装药量控制、排气通风以及排水布置等重要工序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优化软岩隧道支护方案及施工工法,以龙怀高速石凹顶隧道为依托,选取浅埋段、深埋段、破碎带断面进行现场监测,从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对比验证等,对围岩压力、接触压力、初支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应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软岩隧道采用CD法比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扰动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也相应偏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与围岩破碎程度及所受构造应力大小呈正比关系;隧道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围岩扰动,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相似文献   

8.
谷锦锦  聂志江 《魅力中国》2014,(27):291-291
隧道建设是提高公路等级,实现资源节约型交通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高速、快捷、安全运输的重要工程设施。鉴于隧道施工的环境特殊性,本文从混凝土与围岩作用关系、锚杆的力学特性、岩石力学(结构力学)计算方法及监控量测等方面来展开公路隧道锚喷支护设计,从而提高公路隧道的安全性以及围岩支护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高质量地完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对注浆方法的分类,注浆方法机理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分析了注浆方法中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等的物理作用机理和化学作用机理,并列举了国内施工新方法的工程应用,最后本文还对注浆技术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超前管棚支护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处理软弱、破碎与浅埋偏压等不良围岩地质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文章主要通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分析管棚作用机理、管棚设计与施工要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论证管棚施工在隧道施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岩层的复杂性以及地质钻探的局限性,,隧道开挖施工设计采用动态设计就变得十分重要。根据隧道岩层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对应施工方案,进而保证隧道开挖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结合襄渝二线新白岩寨隧道K348+825~K357+669段开挖为例,结合现场围岩情况和设计原则,对爆破施工进行专题设计。  相似文献   

12.
围绕广西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贵岭隧道工程,参照相关的工程规范,根据工程勘测的地质条件,对贵岭隧道初期支护的设计及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贵岭隧道初期支护的设计与计算,结果表明:围岩自承能力在初期支护中起到巨大作用,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围岩等级的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占初期支护抗力的比重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朱尚宏 《魅力中国》2011,(6):118-118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或不合理的施工方式引起的掌子面甚至初期支护洞顶坍塌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科学、合理、安全地对坍塌体进行处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公路营运后的通行安全是一个摆在每个隧道施工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个笔者的施工体会和广大公路施工人员对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陈有会 《发展》2014,(7):123-123
采用锚固与注浆相结合的技术,对变形围岩进行加固,并对巷道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5.
易文杰 《魅力中国》2014,(17):321-321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的发展,施工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渗漏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在房建施工的过程中,渗漏现象常常出现,这也就对防渗漏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注浆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技术学科填补了防渗漏技术的不足,实际上就是通过将浆液注入到松散的土层或是岩层裂缝当中以实现凝结之后的对于岩层裂缝的充实作用。这种方法的使用减少了渗漏现象的发生,对于实际的建筑施工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超大跨度变断面隧道的施工安全,同时兼顾施工便利性及施工效率,依托苏州长江路南延工程-七子山隧道工程,针对连拱转大跨段开挖过程中拆除或保留临时支撑,以及超大跨度段的是否调整优化开挖步序这两种工况,采用FLAC3D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从围岩位移和围岩应力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两种工况下,围岩位移和围岩应力均存在明显差异;在连拱转大跨段,开挖过程中保留临时支撑围岩所受扰动更小,围岩应力变化较小;在超大跨度段,开挖步序优化方法的拱顶最终沉降值减小了8.60%,仰拱最终隆起值减小了4.01%,左边墙和右边墙最终水平收敛值分别减小了9.42%和16.70%,且优化方法的各测点围岩应力变化相对较小。根据得到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现场施工提出优化建议:对连拱转大跨段,随开挖过程保留临时支撑,同时为保证施工便利性,采用门式拱架作为临时支护手段;对超大跨度段,采用优化的开挖步序进行施工,可进一步降低围岩扰动,提高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的实施内容、方法和要求,介绍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在宛坪高速公路大跨度连拱隧道中的应用情况,为围岩监控量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毅 《科技和产业》2020,20(9):207-212
以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香炉山隧洞某施工隧洞为例,详细阐述了施工段的地质情况和隧道开挖过程中所遇到的塌方及涌水地质灾害概况。综合考虑施工进度与安全,通过对灾害的机理研究、现场试验、方案优化,提出应对灾害的关键施工技术。在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洞施工,采用“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在富水破碎带洞段,采用“先探后掘,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施工原则,优化确定掌子面帷幕超前注浆的施工技术。成果在现场得到成功验证,保证了隧洞的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19.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隧洞从数个堰塘和河流下方穿过,沿线地层多为劣质岩,遇水软化严重,易产生工程安全问题。为了加固围岩和控制水动力场的不利影响,施工中需要采用固结灌浆的方式处理隧洞上层围岩。为实现相关地层注浆加固参数的有效设计,文章依托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有关工程实测资料,基于UDEC建立宾汉浆液渗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浆液在裂隙岩体中的扩散范围和压力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注浆压力和浆液水灰比越大,注浆范围越大。但当注浆孔间距过小时,可能减少注浆范围。文章通过对100个模型结果对比,提出合适的可控制注浆参数,有助于解决工程实际中注浆设计参数效率不高的问题,对相关工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处于断层破碎带的围岩松软破碎,巷道在单一锚网支护形式下难以形成有效的结构承载体控制围岩变形,巷道变形严重,变形时间长。基于从提高围岩强度、改善围岩物理力学状态和整个支护结构稳定性角度出发,针对围岩深浅部围岩不同破碎程度,对巷道采用深浅孔充填注浆、锚网支护、锚索强化和复喷进行加固。矿压观测表明:采用锚网索加深浅孔注浆加固技术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不超过8mm,两帮移近量不超过10mm,围岩控制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